Page 38 - 《大学》中·英对照版
P. 38

?大
 学

相对应;向后推,将“齐家、治国、平天下”
归入“外治”,与“三纲”之中的“亲民”
相对应。内外兼修,修行不辍,遂能“止于
至善”。

      自宋代开始,谈论“格物致知”的学者
逐渐多了起来,但当时人们并没有形成一致
的观点,众说纷纭。后因朱熹的《四书章句
集注》在元朝成为科举考试的命题依据,特
别是明朝开始推崇朱子学说,故朱熹对“格
物致知”的理解便成为影响最大、最具权威
的解说。他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
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人们要
广泛地接触、观察世间万物,然后通过深入
地探究事物的原理,最终获得关于事物认知
的某种智慧。他还进一步强调:“至于用力
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
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
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人们持之以恒地“格
物”,终有一天会达到豁然开朗之境界,并

18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