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当天,孔子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与。大家沉浸在年俗文化之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
熟人与陌生人的区分,现在已成为伦理领域所关注的问题。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一看法渐渐成为考察传统伦理的出发点,而熟人与陌生人,则构成了传统伦理与现代...
任何文化要想立得住、行得稳,就必须要有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作为内在支撑,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研读陶渊明,可以发现学者通常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他对传统孝道的文学书写。陶渊明撰作“五孝传”,每传选取历史上具有典型孝行的代表人物,叙述其孝行、赞美其孝德,这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绝无仅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通的理论结晶,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一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穿透力和实践引领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在新征程上做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诗经》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诗经》之韵,在于它以素朴真挚的语言镌刻先民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表达,汇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力量;《诗经》之艺,在于运用独特的赋比兴手法...
2024年盛夏,印度新德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当落槌声响起,“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典学崇尚古代经典,是为守旧;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并不是泥古的代名词,更不是思想复辟的口号,毕竟“吾其为东周”更多是孔子无可奈何的比喻。没有人会在时间之船早就开走之后,还要在失落的地方寻找原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间洪流滚滚向前——2024年,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关键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扬帆再启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走过关键一程。
是隆冬的问候,亦是春天的来信。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在山东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一致表示,要把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和激励化作前进动力,坚定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正决定一篇文章价值的是“时”与“事”,即所言之物,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意识”。好的文风应该而且必须直面问题、直指要害、直陈思路。
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旨在发挥互联网赋能公益发展、为民惠民的重要作用,营造网络公益全民参与、全网行动的良好氛围。在这一行动中,29个优秀网络公益...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元正亦称“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一年节令时序开启,美好喜庆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到来。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工作回眸
“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2024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聚焦学术建设,凝心聚力齐奋进,实干笃行谱新篇,在打造“四个高地”,推动文化“两创”方面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12月21日,第四届儒家经典诵读活动在阿联酋迪拜分会场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爱好者的参与,他们以经典诵读为媒介,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精神。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
12月30日,《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旧岁的余晖慢慢洒落,新年的曙光即将破晓。斗转星移间,2024年已悄然进入尾声。时光川流不息,却总有一些刻度恒久如新。这一年,在每个人的记忆相册之中,想必都有这样的画面:
呈拜师帖、行拜师礼、敬感恩茶、奉六礼……近日,一场拜师礼在曲阜孔庙上演。“早就想来曲阜‘拜师’了,今天终于达成愿望,不虚此行。”来自济南一家职业学院的学生小陈告诉记者,之前无意间刷到了“尼山敬师礼...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后的第十一个年头。这一年,我看到了山东重大文化活动的焕新升级;看到了智慧赋能对文化创新的全方位驱动;也看到了在文化“两创”加持下,孔...
冬日暖阳,洒满校园,孔子像前,书声琅琅,一群孩童身着汉服,手捧《论语》,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千年智慧的敬畏与向往。潍坊市实验小学孔子学堂的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全球近3800家孔子学堂中的一个缩影,犹如一扇...
一图读懂孔子学堂
文化事业是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集中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思想元素中,其中就包括“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
《中庸》之“诚”,郑玄多训为“实”,朱子《中庸章句》则以“真实无妄”解之,然所指不尽相同。一方面,朱子将“诚”视作天地间实存的天理,如谓“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循此理路,后世学者多视...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27日在京主办的“新春雅集”以“典藏鉴赏”“演艺推介”“非遗创新”等为特色内容,来自演艺、文旅、工艺美术、艺术会展等行业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青年艺术家等一堂共聚。现场发布的年度文...
不久前,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有一幕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12月26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2024年第13次集体学习,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文明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在全球文明交响乐中,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中国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仅是对传统的守护,也是为人类未...
“居官八约”是清代官员孙嘉淦提出来的。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
宝鸡市孔子研究会会长陈宝霞出生于陕西宝鸡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潜心儒学,把“推广孔学,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山之上采玉挖宝,走出了一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相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湿地和人类彼此需要”……秘鲁钱凯港项目建设现场,几幅中文和西班牙文对照的标语引人注目。
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一生清廉节俭,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生活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
新近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读物。
由山东新闻书画院 、齐鲁美术馆主办的“意之动——王伟平 张宜写意作品展”12月28日在山东新闻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王伟平和张宜二人佳作70余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石。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传承并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向今人展示古人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近日,中国孔子网采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任方旭东,围绕分析的儒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古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拉美也有句谚语,“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
今天,中华大地“郁郁乎文哉”,展现着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写照着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发表讲话,引用《礼记》中的这句话阐明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
12月21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以宣传之力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举》获得“2024年度公共关系优秀案例”,并作典...
中华文化出海,不仅是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绚丽画卷,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绝佳窗口,更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迭代的数字技术拓展着中华文化出海的新方式、新路径、新空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