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孟子》(四)中·英对照版
P. 104

?孟
 子

归还,怎么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道的呢?”

【解读】孟子以尧舜、汤武、五霸推行仁义为例,
论述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政治、道德问题,
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孟子的“性善论”。尧舜、
汤武、五霸虽然都推行仁义,但是他们的出
发点是不同的。尧舜乃本性使然,是最高的
一个层次;商汤和武王是为民而躬行仁义,
低了一个层次;而五霸是假借仁义之名来壮
大自身力量,又低了一个层次。在这里,从
上古圣王到殷周开国之君,再到春秋五霸,
统治者的觉悟是呈一个下降趋势的,这虽然
受到了儒家“是古非今”思想的影响,但同
时也体现出儒家的社会变革主张。如何变呢?
就是要行先王之道。但孟子又提出:“久假
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虽然当时春秋五
霸假借着仁义之名,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假
借也就不是完全的假借了,而有可能会内化
为其心中的一部分。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对当

82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