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和道心合而为一。南宋陆九渊针对程朱学派对“十六字心传”所做的解说而提出的哲学命题。
诚是成就自身,同时也是成就万物的基础和本源。成己之仁也即成物之智。南宋陆九渊的心学命题。
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是同一的,南宋陆九渊的心学命题,语出《陆九渊集·年谱》。
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律是同一的。宋明陆王心学的重要命题。
南宋朱熹关于赈灾济贫的改革主张及其政治举措。
南宋朱熹所论证的纲常伦理观念。此语原本是封建社会流行的说法。
君臣父子之间的尊卑位序关系是符合天理的常规定则,不能有相反的变易。南宋朱熹提出的纲常伦理政治观点。语出《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
诗歌的真实韵味发源于情感的饱满及其自然流露。南宋朱熹关于诗歌创作的美学命题。语出《清邃阁论诗》中。
好的文章都是从道理中自发派生出来的。南宋朱熹关于文道关系的文学理论命题。语出《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这文皆是以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
南宋朱熹关于学校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主张。
宋代程朱理学有关心性问题的重要命题,其核心是通过对主体意识知觉倾向、道德属性和理气根据的思辨分析,论证天理的至善本性及其对人欲的绝对主宰。
宋明理学探讨性情关系时使用的一对哲学范畴。未发主要指性体的本然存在和潜在状态,已发指情用的流行动机和显现状态。理学各家的具体解说多有不同。
性是心的本体,情是心的发用。宋明理学关于性情关系的心性论命题。
道德情感是心性本体的显现和发用。南宋朱熹提出的心性论命题,是其性体情用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程朱学派关于保持主体意识专注认真与探寻物理互相促进的理论,是该学派功夫论的核心。“居敬”一词,出于《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
接触事物而穷究其理。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观点。源出于《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
天地万物之理完整无缺地具备于人心,物理、事理与心理在太极本体上是高度同一的。南宋朱熹关于心与理关系的重要思想命题。
万物的变化发展是分阶段的和周而复始的。根据南宋朱熹易学思想相关论述概括出来的哲学术语。元贞二字取自《易经》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其本意为卜筮占断之辞。
本体(实体)确立之后方有功能(属性)的显现,或本质既定以后才会产生现象的流变。南宋朱熹提出的关于体用关系的理学命题。语出于《太极图说·附辨》中。
每一事物都分殊有一个完整无缺的太极之理。南宋朱熹关于太极本体与万事万物关系的理学命题。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宋明理学的一对核心范畴。理通常指事物的规律,现象的本质,行为的准则;气通常指一种极精细的物质元素或弥漫性的物质状态,有时也指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状态。宋明理学的理气关系问题及...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源及其生成过程的哲学学说。
太极天理是天地万物产生、存在与变化发展的根源和根据。南宋朱熹提出的关,于太极本根与天地万物关系的理学命题。
天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最高原则。南宋朱熹的重要理学命题,是其理气学说和心性学说的逻辑基础。
北宋苏轼提出的诗歌与绘画相通的命题。是儒家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之一。
北宋苏轼提出的关于书法艺术的命题。儒家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之一。
北宋苏轼提出的有关艺术创作的命题,是儒家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之一。
北宋苏轼提出的关于对待外在事物的态度的命题。这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态度。
善虽道之所生但不等于道。北宋苏轼提出的关于道与善的关系的命题。
道生物而隐于物。北宋苏轼关于道与物的关系的命题。
善为性之所可达而非性本身。北宋苏轼提出的关于善与性、即道德与人之本性的关系的命题。
有意识地坚持某种所谓本性反会违背本性。北宋苏轼的哲学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文道关系的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道统论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有关圣贤观的命题。“气象”指人的精神状态,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
理学家有关审美境界的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欲观的命题。所谓天理是指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规范;所谓人欲是指物质欲求。
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义利观的命题。义,指道义;利,指利益、功利。
北宋程颐提出的人性论思想。程颐把理气观念引入人性论,提出:“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河南程氏遗书》卷六)认为人性有气禀之性与天命之性(本源之性)之分,强调“性字不可一概论”。
人性的本质就是理。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性、理问题的重要命题。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上:“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学功夫论命题。程颐的功夫论包涵修养和认识两方面的内容,主张涵养本心与察识物理两种功夫同时用力,即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
北宋程颐提出的知行观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辩证法命题。动静、阴阳是两对哲学范畴。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气论范畴。真元之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之气。由于它所蕴涵的“生生”功能以及道德属性,使之成为一种神秘之气。
气有其生成消亡的过程,并非永恒存在。北宋程颐提出的气灭论思想。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学命题。“本”指本源、本体;“殊”指特殊、现象。所谓一本万殊是指以同一本源派生出殊异的万物,表明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北宋程颢、程颐提出的理学命题。“理”是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
宇宙间有一个最高的“理”,而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体现。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一与多、一理与万物关系的命题。
北宋程颐提出的体用观的命题。程颐“体用一源”的思想为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所继承和发挥。
北宋程颐提出的道器观命题。一方面认为道器不相离,形而上之道存在于形而下之器中;另方面又强调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区分,认为形而上之道比形而下之器更根本,形而下之气受形而上之道的支配。这与程颢主张器亦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