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赵岐)

东汉赵岐注,旧题北宋孙奭疏。14卷。又称《孟子注疏解经》,《四库全书》题作《孟子正义》。汉代经学以训诂与章句为主。赵氏好经,尤重《孟子》,在其避难北海时撰成《孟子章句》,而史志及诸家著录通称《孟子注》。

日期:2017-09-07

《孟子章句》

东汉赵岐撰。凡14卷。开头有《孟子题辞》一篇,系该书的《序》。主要介绍孟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著述情况,最后引韩非、杨子的论说作为评论。

日期:2017-09-07

《论语注》(郑玄)

《论语》郑玄注本。《后汉书·郑玄传》记载:玄撰《论语注》。

日期:2017-09-07

《春秋公羊解诂序》

阐释《春秋公羊解诂》撰写宗旨的文章。东汉何休撰。《序》中指出:孔子依据春秋时期礼坏乐崩之史实作《春秋》,意在褒贬是非,赏善罚恶。

日期:2017-09-07

《礼记注》(郑玄)

东汉郑玄为《礼记》所作注本。郑注《礼记》兼采今古文,以古文经学为基础,吸收今文经学之长,“括囊大典,网罗众家”,代表了汉代经学的最高水平。

日期:2017-09-07

《仪礼注》(郑玄)

东汉郑玄为《仪礼》所作的注。《后汉书·郑玄传》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百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这话亦适用于评价郑玄礼学诸注。

日期:2017-09-07

《周礼注》(郑玄)

东汉郑玄为《周礼》所作的注。郑玄曾为三礼作注,《周礼注》是在杜子春、郑兴、郑众基础上作的,因此被阮元称为“集诸儒之成”。

日期:2017-09-07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汉儒记述古礼、阐发礼义的文集。又名《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初由西汉戴圣所编。《礼记》一书,被古代学者看做学术、治术无所不包的典籍,或据以考见名物制度,或推求先王制作之意,或藉以阐发...

日期:2017-08-25

《大戴礼记》

儒家典籍之一,为古代典制及礼论的论文选集。又名《大戴礼》《大戴记》,相传为西汉后苍传人戴德编定。

日期:2017-08-25

《尚书郑注》

《尚书》郑玄注本。《后汉书·郑玄传》记载:玄撰《尚书注》。

日期:2017-08-25

《尚书大传》

阐释《尚书》的著作。旧题西汉伏生撰。

日期:2017-08-25

《古文尚书》

用秦汉以前通行的大篆写就的殷、周及其以前的朝廷文献汇编。《古文尚书》经过秦火燔书之后,已经无存了。

日期:2017-08-25

《今文尚书》 

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就的殷、周及其以前的朝廷文献汇编。秦汉以前是用大篆写成的,数量较多。秦焚书时,都在被焚毁之列。汉初,济南伏生将隐藏在墙壁中的《尚书》发掘出来,除腐烂者外仅存28篇。伏生将其改写成汉...

日期:2017-08-25

《毛诗郑笺》

《毛诗传笺》的别称。郑玄为毛公所传《诗经》作的笔释,又简称《郑笺》,共20卷。后世传《毛诗》者,多以《毛诗郑笺》为宗。

日期:2017-08-25

《毛诗序》

毛公阐释《诗经》大义的著作。有《大序》和《小序》的分别。

日期:2017-08-25

《韩诗外传》

西汉韩婴借《诗》喻事的论著。《外传》今本10卷,共320章,每章或取《春秋》的历史故事,或采杂说,并引证《诗经》的三两句诗作为印证,以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日期:2017-08-25

《周易郑注》

汉代象数派易学的代表性著作。东汉郑玄撰,采取费直古文本,《彖》《象》《文言》与经文联合。解卦多取互体说、爻展说,解象、数则取五行生成说。

日期:2017-08-25

《周易注》(荀爽)

东汉荀爽的主要著作,创立并发挥乾坤升降说,受孟喜、京房卦气说的影响很明显,也采用京房的八宫说,但是不言阴阳灾变。

日期:2017-08-25

《京氏易传》

西汉京房的主要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11篇,题曰《孟氏京房》。《书录解题》《文献通考》著录皆题曰《京房易传》。

日期:2017-08-24

《尔雅》

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词典。尔,近;雅,正。尔雅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日期:2017-08-23

《孝经》

宣扬孝治、孝道思想和宗法伦理思想的儒家经典。其名源于对孝为天经地义之行的认识。《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日期:2017-08-23

《乐记》

儒家美学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文艺美学问题的、最为系统的著作。旧传《乐记》原有23篇,今本《礼记》卷三十七收入其中的11篇,但未明确分篇,题为《乐记第十九》。《史记》卷二十四也收入...

日期:2017-08-23

《大学》

儒学经典,四书之一。论述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著作。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独立成帙,并列入四书。

日期:2017-08-21

《中庸》

儒学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独立成篇。宋代朱熹将其编人《四书章句集注》中,元代悬为令甲,成为士子的必读书。

日期:2017-08-21

《易传》

战国以来儒家学者对《易经》的解释性著作。汉代经师将其与《易经》合在一处,构成今天之《周易》全书。《易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计7种10篇。东汉经...

日期:2017-08-14

《春秋公羊传》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相传为战国公羊高所作,故名。和《春秋穀梁传》一样都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日期:2017-08-14

《春秋穀梁传》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穀梁春秋》或《穀梁传》。相传为鲁人穀梁赤所作,故名。和《春秋公羊传》一样都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日期:2017-08-14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或《左传》。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比《春秋》经文多出17年。

日期:2017-08-14

《周礼》

至迟成书于西汉的一部关于理想国的官制的著作。儒家典籍之一。

日期:2017-08-14

《仪礼》

上古贵族礼仪的汇编。儒家经典之一。

日期:2017-08-14

《孟子》

儒学经典,四书之一。战国时期孟子撰。

日期:2017-08-03

《论语》

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的著作。儒学经典,四书之一。儒家重要经典,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资料。

日期:2017-07-31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依据,亦是士人必读书。

日期:2017-06-27

《春秋》

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此书系孔子据鲁国史官记录,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加以整理删订而成。它按年、时、月、日编排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开创编年体的先例。孔子以《春秋》为六艺之一而...

日期:2017-06-27

《乐》

总结先秦儒家音乐思想的著作。儒家经典,六经之一。

日期:2017-06-27

《礼》

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三种著作的儒家经典。俗称“三礼”。六经之一。是儒家传习的古代典章礼仪制度的著作,反映r儒家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及主张。在儒学的整个体系中,《礼》是最关键的核心内容之一。

日期:2017-06-27

《书》

上自唐尧、下至秦穆公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儒家经典,六经之一。又称《尚书》《书经》。现存的《书》,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之语。

日期:2017-06-27

《诗》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经》。儒家经典,六经之一。《诗经》有篇目311个,其中《小雅》部分有6篇有目无辞,被称为“笙诗”,所以实存305篇。作品按《风》《雅》《颂》三部分编排。

日期:2017-06-27

《周易》

儒家经典,六经之一。原名《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的规则推算数目的变化,求得某种卦象,从而推测吉凶。上古时代,太卜掌三易之法,连山易、归...

日期:2017-06-27

六经

儒家所尊奉的六部经典,《诗》《书》《周易》《礼》《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这话虽不尽可信,但说明孔...

日期: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