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传说例》(刘敞)

原称《春秋说例》,《永乐大典》加一传字。北宋刘敞撰。1卷。为《春秋》发凡举要,大体精核,比事发论,深得经旨,颇有新意,反映了北宋时期《春秋》的研究水平。

日期:2017-11-09

《三礼图集注》(聂崇义)

又称《新定三礼图》。北宋聂崇义撰。20卷。此书对上古礼制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参考六家而定为一家之说,使“礼图”学派递相祖述,自成源流,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日期:2017-11-09

《书经集传》(蔡沈)

又称《书集传》,或简称之为《书经》。南宋蔡沈撰。6卷。此书一反汉唐烦琐考据,以体会语气说解,观点明确,文字简练,阐发清晰,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总结了宋代二百多年间学者们研究《尚书》的成果,开辟了宋代...

日期:2017-11-09

《诗集传》(朱熹)

南宋朱熹撰。20卷,后人并为8卷。是为《诗经》做训诂兼剖析义理而以剖析义理为主的著作。成书于淳熙四年(1177)。此书杂采《毛传》《郑笺》,间取齐、鲁、韩三家《诗》说,而以己意为取舍,旨在探求《诗经》本义...

日期:2017-11-09

《毛诗本义》(欧阳修)

北宋欧阳修撰。16卷。是训释《诗经》,辨证《毛传》《郑笺》的著作。从《诗经》研究史的角度看,此书与苏辙的《诗集传》是宋儒中首先向以《毛传》《郑笺》为代表的汉学发难的代表作,对打开《诗经》研究的新局面...

日期:2017-11-09

《杨氏易传》

南宋杨简注解《周易》的著作,是心学派易学的代表作,通过解《易》发挥乃师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哲学思想。

日期:2017-11-09

《诚斋易传》

南宋杨万里注释《周易》的著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书对于后世以史事证经和以人事说《易》的学术思想有较大影响,并开后世批评理学之先河,很具学术价值。

日期:2017-11-09

《周易本义》(朱熹)

南宋朱熹注解《周易》的著作。采用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传分列不混,上经、下经、10篇传文各为1卷,计12卷。此书强调《周易》卦爻辞出自周文王,传文出自孔子。前者的本义是卜筮吉凶,后者是讲义理,两者性质不...

日期:2017-11-09

《汉上易传》

南宋朱震所作注解《周易》的著作。此书继承汉易的理论和方法,排斥王弼义理派的易学观点,是宋代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作。

日期:2017-11-09

《伊川易传》

北宋程颐所作注解《周易》的著作。成书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程氏此书是王弼的《周易注》之后影响最大的义理派易学代表著作,它继承王弼、孔颖达及宋初胡瑗、王安石诸家的易学理论和方法,坚持以儒家特别是...

日期:2017-11-09

《苏氏易传》

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合作注释《周易》的著作。苏氏此书解卦爻辞大体遵循王弼的《周易注》,注重儒家义理。此书的一个新贡献是在贲卦《彖传》解中提出了与虞翻的卦变说不同的乾坤卦变说。

日期:2017-11-09

《横渠先生易说》

北宋张载解说《周易》的著作。此书对《周易》经传有解有不解,解有详有略,故题曰:“易说”,不题“易传”。它继承王弼的《周易注》和孔颖达的《周易正义》的易学传统,与李觏、程颐的易学思想也有一定的联系,...

日期:2017-11-09

《周易口义》(胡瑗)

北宋倪天隐根据其师胡瑗在太学所述《周易》义纂成的易学著作,故题曰“口义”。胡氏此书解《易》以义理为宗,不论象数,着重解释卦爻辞的文意,言天道人事变易之理,并以阴阳二气说解释《易》理,反对王弼以虚无...

日期:2017-11-09

《孝经注》

唐玄宗李隆基注。开元十年(722),玄宗训注《孝经》颁于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载(743),重加修订,亦颁天下。天宝四载九月,以御注刻石于太学,谓之《石台孝经》。

日期:2017-11-08

《春秋集传微旨》

唐代陆淳撰,凡3卷。该书先列《左传》《公羊》《穀梁》三传之异同,参以啖助、赵匡之说,断其是非。

日期:2017-11-08

《春秋集传辨疑》

唐代陆淳撰,凡10卷。该书主要述录啖助、赵匡两家攻驳《左传》《公羊》《穀梁》三传的言论。

日期:2017-11-08

《春秋集传纂例》

唐代陆淳撰,凡10卷。陆淳师事赵匡,赵匡师事啖助。啖助著《春秋统例》3卷,助去世后,赵匡为之损益发挥,然后由陆淳合而类纂,并于辞义难解者随加注释。

日期:2017-11-08

《春秋穀梁传范注·疏》

东晋范宁集解,唐代杨士勋疏。杨土勋疏,持论公允,详略得宜,要而不繁。

日期:2017-11-08

《春秋公羊传何注·疏》

公羊寿传,何体解诂,疏文或云为徐彦所撰。

日期:2017-11-08

《春秋左传正义·孔疏》

《春秋左传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编撰,谷那律、杨士勋、朱长才、马嘉运、王德韶、苏德融、隋德素等参与编撰或对其参定,赵弘智复审。成书于唐贞观十六年(642)。注文取杜预注,疏...

日期:2017-11-08

《仪礼郑注·疏》

唐代贾公彦对《仪礼》郑玄注所撰的疏。李玄植参与研讨。又称《仪礼注疏》《仪礼疏》。

日期:2017-11-08

《周礼郑注·疏》

唐代贾公彦等奉诏对《周礼》郑玄注所撰的疏。

日期:2017-11-08

《周礼正义序》

唐代贾公彦撰。序言认为,立君主,设官职,是社会秩序得以安定的保证。

日期:2017-11-08

《礼记正义·孔疏》

《礼记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柳士宣、范义、张权、周玄达、赵君赞、王土雄等参与编撰或共同商定,赵弘智复审。成书于贞观十六年(642)。经文...

日期:2017-11-08

《尚书正义·孔疏》

《尚书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参与铨叙的人员有王德韶、李子云、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复审赵弘智。成书于唐贞观十六年(642)。

日期:2017-11-08

《毛诗正义·孔疏》

《毛诗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王德韶、齐威、赵乾叶、贾普曜等参与编撰或对其讨论,赵弘智复审。成书于贞观十六年(642)。

日期:2017-11-08

《周易集解》(李鼎祚)

唐代李鼎祚编纂,辑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何晏、虞翻、干宝、王弼(辅嗣)、韩康伯、崔憬、孔颖达等自汉迄唐32家之言,及《九家易》《乾凿度》诸说,具有资料汇编性质。卷首列李氏自序,卷内有...

日期:2017-11-08

《周易探玄》

又名《周易探元》。唐代崔憬著。《周易探玄》以象数释易,其说不墨守先达之学,颇多新义。

日期:2017-11-08

《周易正义·孔疏》

《周易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马嘉运、赵乾叶、苏德融等对其参议,赵弘智复审。成书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初名《义赞》,后诏命改为《正义》。又卷端题名为《兼义》,“兼...

日期:2017-11-08

《五经正义》

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的解释儒学经典的官书。计分《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五种。

日期:2017-11-08

《论语义疏》

玄学派《论语》学著作。南朝梁皇侃著。成书于梁武帝时期,共10卷。这部书在梁陈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在唐代以后渐失去影响。现今学者予以重视,主要是着眼于它的史料价值。

日期:2017-09-21

《论语体略》

玄学派《论语》学著作。西晋郭象著,约成书于西晋中期。在历史上,该书影响不大,但书中佚文是研究晋代玄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日期:2017-09-21

《论语集解》(何晏)

日期:2017-09-21

《春秋穀梁传序》

现存最早的关于《穀梁春秋》与《穀梁传》的序言。东晋范宁著。约撰于东晋孝武帝年间(372~396),置于《春秋穀梁传集解》书首。

日期:2017-09-21

《春秋穀梁传集解》

现存最早的关于《穀梁春秋》与《穀梁传》全帙的注释。东晋范宁著。约成书于东晋孝武帝年间。书前有范宁自序,极力抨击礼坏乐崩、“淫纵破义”的情况,表明维护“父子之恩”“君臣之礼”与“夫妇之道”的立场,而...

日期:2017-09-21

《春秋释例》

关于《春秋》与《左传》义例的现存最早的诠释作品。

日期:2017-09-21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全帙的注释。西晋杜预撰。《集解》广泛引述刘歆、贾逵、许淑、颍容等人之说,加以总结和发挥,在字义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

日期:2017-09-21

《礼记王氏注》

三国魏王肃关于《礼记》的注释。为古文经学在《礼》学方面的代表作品。王肃在经学史上以反对郑玄著称。他与郑玄的分歧,多集中在《礼记》所述的郊祀、圜丘、禘祀、袷祭、庙祧等国家宗教礼仪问题方面,因而《礼记...

日期:2017-09-21

《周礼注》(王肃)

三国魏王肃关于《周礼》的注释。为古文经学在《周礼》学方面的代表作品。

日期:2017-09-21

伪《古文尚书传》

东晋古文《尚书》学的权威著作。题为西汉人孔安国所著,实为东汉以后古文经学家所伪造。关于此书的出处,是中国学术的一大疑案。

日期:2017-09-21

《尚书王氏注》

三国魏王肃关于《尚书》的注释。王肃,魏人,为古文经学的著名代表人物,遍注群经,极力抨击郑玄,遥继贾逵和马融。

日期:2017-09-20

《周易注》(干宝)

东晋易学家干宝所著注释《周易》的著作。书中解易重取象,采取孟喜、京房以来的卦气说、纳甲说、八宫说、五行生成说,排斥王弼杂糅老庄的玄学易。但是多用殷纣、文王、武王、周公及后世史事比附卦爻辞,而且解卦...

日期:2017-09-20

《系辞注》

东晋韩康伯注释《易传》的著作。韩氏的《系辞注》是王弼的《周易注》之后魏晋时期义理派易学最重要的著作。它排斥汉易的取象说,继承王弼的取义说,并且对《周易》原理做了新的阐发。认为易理是易象的根本,提出...

日期:2017-09-19

《周易注》(王弼)

三国魏王弼注释《周易》的著作。仅注《周易》上下经及随经的《彖》《象》《文言》。王弼的《周易注》继承西汉费直古文易的传统,解经文传文主取义说、爻位说,除极个别例子外,都回避取象说。汉易之卦气、八宫说...

日期:2017-09-19

《周易注》(王肃)

三国魏王肃注释《周易》的著作。王肃注《易》大体继承西汉费直古文易的传统,不取卦气、卦变说、爻辰说、纳甲说等,不讲阴阳灾异,而重视义理。其注《易》虽亦取象,但不在卦爻之外另造象。其经文之字多与诸家异...

日期:2017-09-19

《周易注》(虞翻)

三国吴易学家虞翻(164~233)注释《周易》的著作。虞翻《周易注》集汉易之大成,其解《易》的主要方法是由孟喜、京房的卦气说和荀爽的乾坤升降说发展而成的卦变说。此外还有旁通说、互体说、爻辰说、半象说。

日期:2017-09-19

《六艺论》

论述儒家六经源流及编纂旨趣的著作,东汉郑玄著。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周易》《乐》《春秋》等六部儒家典籍,是经学的根脉。

日期:2017-09-12

《说文解字》

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见图)。东汉许慎作。

日期:2017-09-12

《五经异义》

东汉古文经学家论驳今文经学家的著作,许慎著。

日期:2017-09-12

易纬

以《易传》和西汉中期盛行的卦气说为代表的象数学为思维框架,用汉代有关宇宙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成就和禨祥灾异之说,解说儒学经典《周易》的一组著作。是纬书之一种。

日期: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