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
用秦汉以前通行的大篆写就的殷、周及其以前的朝廷文献汇编。《古文尚书》经过秦火燔书之后,已经无存了。汉代中期以后,曾经陆续发现过几种本子。如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从孔府壁中发现了《古文尚书》。《史记·儒林传》记载,孔安国有家传《古文尚书》本。《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所谓“中古文”,就是“中秘”(皇家藏书室)所藏的《古文尚书》本。《汉书·儒林传》记载:东莱张霸有“百两篇”本传于世。《后汉书·杜林传》记载:“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但这几种本子在晋永嘉之乱以后也都失传了。东晋元帝时有豫章内史梅赜献出一部《古文尚书》。这部《古文尚书》共计58篇。除《今文尚书》28篇外,还有《舜典》《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再加上《盘庚中》《盘庚下》。这部书献出之后,立刻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并被立于学官。唐宋期间曾经广泛地流传。唐孔颖达编《尚书正义》就是采用这种本子。后经过宋吴棫、朱熹,明梅鷟,清阎若璩、惠栋诸家的考证,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被确认为伪作。不过,梅赜纂辑伪《古文尚书》也并非完全出于臆造;其中有三篇,如《舜典》《益稷》《康王之诰》是将《今文尚书》的《尧典》《皋陶谟》《顾命》的后半分离出来独立成章的;其余各篇是把先秦古典文献中所引用的《古文尚书》的片断词句汇集到一起编纂而成的。因此伪《古文尚书》的有些词句在先秦的文献中仍然可以得到印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伪《古文尚书》也有其值得参考的地方。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