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经类_中国孔子网

《尚书正义·孔疏》

来源:作者: 2017-11-08 10:24:00

 

  《尚书正义》系唐代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唐代孔颖达奉诏主持编撰,参与铨叙的人员有王德韶、李子云、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复审赵弘智。成书于唐贞观十六年(642)。经文以今古文兼收合编,注文采伪孔安国传。疏文以刘焯、刘炫义疏为基础,广采古传与旧闻,比较近时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孔安国尚书传》,宋朱熹、明梅鷟、清阎若璩、惠栋、朱彝尊等相继辨证,定为伪书。尽管如此,其去古未远,所据多取古义,仍然有一定价值。孔颖达据“伪孔传”以疏经文,于考物辨事多有所得,故不可因此牵累而轻易加以否定。《尚书正义》序称凡20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同。清乾隆武英殿本作19卷,阮元校刊本作20卷。

  《尚书正义序》 唐代孔颖达撰。孔颖达认为,《尚书》是“人君辞诰之典”,其作用在于使人君“昭法诫,慎言行”。他说:“事总万机,发号出令,义非一揆。或设教以驭下,或展礼以事上,或宣威以肃震曜,或敷和而散风雨,得之则百度惟贞,失之则千里斯谬。枢机之发,荣辱之生;丝纶之动,不可不慎。”孔颖达对《古文尚书》评价很高,认为古文经“其辞富而备,其义弘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而南北朝至隋,学者之注释,大多文义浅略,唯有刘焯、刘炫最为详雅。而焯流于穿凿,炫虽删其繁芜。却又失之义略辞华。序言还交待了《尚书正义》的编撰原则,即“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对《尚书正义》的编撰缘起及参加编审的人员,序言也做了简要说明。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