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孟子》(二)中·英对照版
P. 14
?孟
子
的批判,针对“民之憔悴于虐政”的现实情况,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发展成为切于时弊
的仁政思想。孟子仁政思想的巨大贡献在于
其扭转了政治思想中的君民关系,把统治者
为政治意志统领的位置转变为一切以人民的
意志为根据,统治者遂沦为政治的执行者,
而人民成为真正的政治归属,即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语道破玄机,成为中国历代君王头上那把
高悬的民意之剑。遵循民意也就成了统治者
行事的根本出发点,必得以民“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也就是《梁惠王下》中所
说的“国人杀之”。如果统治者不以民意行
事,甚至为国作乱、恣意施政,那该怎么处
理呢?孟子对此提出了政权转移的学说。齐
宣王以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弑君行为,
而孟子却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可见君之为君必得践行仁义,而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