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刘余莉 聂菲璘:坚持“两个结合” 回答时代之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日期:2024-12-10

王杰:新时代的“士大夫儒学”

中国传统的儒学形态包括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民间儒学三部分,它们彼此有别,互相影响,推动传统中国儒学历经风雨、传世至今、滋养社会。“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出仕济世造福苍生,是儒者天经地义分内之事。

日期:2024-12-09

张立文:和合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合”,简言之,即和平、合作。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合和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三国时韦昭注:“保,养也。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阴阳合而万物生。”商契能...

日期:2024-12-06

杨朝明: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主席致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古典文明研究的高度重视。人类从历史中走来,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习近平主席号召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我们有责任研究好中华文明、传播好中华文明,为...

日期:2024-12-04

郭齐勇:什么是孔子说的“成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日期:2024-12-03

王学典:儒学研究已形成“九科治儒”的繁荣局面——探索儒学社会科学化的新路径

当下儒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转化问题,也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是儒学如何融入现代社会、为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社会重建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问题。这需要我们对儒学的学科属性和现代转化路径作出新的探索。

日期:2024-11-28

杜泽逊:给青年历史学家的几点建议

今天到会的各位青年历史学家,都是学术才俊,都是新老朋友,孙齐同志要我说几句话,我想在这个场合就说几句真话。

日期:2024-11-22

方旭东:“分析的儒学”与经典诠释的覃思

“分析的儒学”这个名称,包括要不要加一个“的”,是“分析儒学”或“分析的儒学”,其实这都差不多,因为对应的英文是一个词,analytic confucianism。这个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所谓的“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

日期:2024-11-15

黄玉顺:杨叔姬——辩证美恶的春秋女哲

春秋时期,即中国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一批堪称女哲学家的杰出女性,却不见于“中国哲学史”的记载;今天理当加以发掘,以呈现她们的哲学智慧,还原她们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应有地位。杨叔姬(羊舌叔姬)便是其中...

日期:2024-12-02

王杰:两岸应深化文化交流 共建命运共同体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于11月12日在京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百余人出席论坛,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杰在大会上做了主旨演讲,表示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日期:2024-11-14

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本文研究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旨在讨论作为政治哲学范畴的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为此,首先需要明确两点:

日期:2024-11-28

梁涛:只有天吏,才可以讨伐燕国——《孟子》新读之八

燕王哙让国与齐宣王出兵,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对孟子的事业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日期:2024-11-11

刘小枫:古典学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围绕古典学与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西方古典学的发展历程、如何发展中国式古典学等议题,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

日期:2024-11-08

刘余莉:筑牢我们的文化根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

日期:2024-11-01

王学典:儒学的社会科学属性与现代转化

今天,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肤色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相聚在一起,端赖2575年前出生的孔子和他开创的儒学。儒学发源于中国,但儒学属于全世界,属于整个人类。国际儒学联合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儒学研究...

日期:2024-10-25

陈来:中国近代思想的回顾与前瞻

近代史学者曾习惯应用“西方挑战—中国回应”的模式描述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发展。近几十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这不仅因为汤因比(Toynbee)的挑战回应理论不断受到批判审查,而且因为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课...

日期:2024-10-24

杨海文:《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析论

越是有人生历练,人们越是能够真实地体认孟子思想。以《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以下简称《孟子》7·4)为例,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卷4《周易下经下·蹇》指出:“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上下...

日期:2024-10-23

杨国荣:古典学与经学——内涵和意义

经学与古典学(classical studies)相关联,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古典学还是传统经学,今天都面临如何走向现代的问题。西方所谓的后古典学,便已折射了这一点:它不满足于仅仅关...

日期:2024-10-17

黄玉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

儒家的社会正义论,作为“制度伦理学”(ethics of institution),乃是一种“基础伦理学”(foundational ethics);就其根本的理论特征来看,它是一种作为情感伦理学(emotional ethics)的情感正义论(emotion...

日期:2024-10-08

朱康有:也谈“清代学术的历史定位”——“实学”何以可能及其精神意蕴

提出“实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估计会遭到尤其是来自实学研究内部的质疑:中国实学研究会的成立至今已历32年,开了多少次国际国内会议、出版了多少书和文章,且有国内诸多著名学者参与编写的煌煌巨著《明清实学思...

日期:2024-10-07

李景林:为学须善用加减之法

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为学之方,有一点很重要,...

日期:2024-10-07

黄玉顺:论“新礼教”及其“情理儒学”哲学基础

礼教无疑是儒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了严厉批判。那么,对于儒学的复兴来说,礼教应当如何处置?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礼教由于是一种前现代的东西而受到批判,那么,对于现代化的追...

日期:2024-09-27

王蔚:我对《论语》的概括与把握

我从1974年开始接触《论语》,1985年认真学习原文。2004年开始在山东财政学院给本科生教授《论语》选读课,到现在已经20年了。

日期:2024-09-26

何中华:孔子之于今天的意义

本文取孔子的象征意义,也就是把孔子看作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我认为,孔子及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其思想之于当代人类,可以呈现出多维度的启示性价值。

日期:2024-09-25

黄玉顺:孔子“无忧”的智慧

现代社会中,出于种种原因,人们患得患失,充满着一种负面情绪——忧:忧虑、忧郁、忧愁、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如此等等。忧伤、忧伤,有忧则伤——伤身、害事。那么,怎样才能够摆脱这种忧呢?

日期:2024-09-24

朱康有:论党的自我革命的中华文化基因

“自我革命”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探索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日期:2024-09-18

蔡祥元:独知能避免自欺吗?——康德哲学视域下的儒家诚意说

 邓晓芒立足康德的道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根本批判。在他看来,儒家的伦理道德根子处有一种结构性伪善,使其道德乃至政治诉求上虽然反对“乡愿”,但终究无法摆脱乡愿的结局。他也注意到了儒家诚意...

日期:2024-09-08

赵金刚:生生与当代君子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君子”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与人格价值,它不仅仅是对个体品行的赞美,更是理想人格的典范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高度体现。孔子在《论语》中通过对君子形象的阐述,确立了“君子”的...

日期:2024-09-07

刘光胜:“民本”概念的内涵及民本思想的恒久价值

“以民为本”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主流和底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标识。但“民本”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其价值何在?这一直是学界尚未讲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日期:2024-09-04

黄玉顺: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意义——存在论的“汉语哲学”诠释

最近这些年,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一个动向,叫作“汉语哲学”,就是用汉语来讲人类普遍的哲学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讲“汉语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从汉语的角度来讲“存在”(Being)问题。其次,这里有几个关...

日期:2024-09-19

顾农:柳宗元的咏史诗

我国历史悠久,载籍丰富,诗人们也喜欢咏史。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三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柳宗元非常仰慕陶渊明,于是也写了三首,而略有变通:西汉名人疏广和他的侄子疏受乃是以要求...

日期:2024-09-04

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朱子的《仁说》,近人陈荣捷、牟宗三以及日本、美国学者都曾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其实,在哲学史的意义上说,《仁说》并不是朱子最重要的论著,《仁说》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于《太极解义》《西铭解义》与《四书章...

日期:2024-08-30

朱承:从“四端”到“四海”——孟子公共性思想的进路

公共性是人在世的本质属性之一,孟子对此多有发挥。孟子主张人具有“四端”之心,“四端”之心既描述了个体的善良本性和道德理性,也是人通向良好公共生活的基础,能为人在“四海”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中构建人性前...

日期:2024-08-20

王蒙: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更活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乡土、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风习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

日期:2024-08-17

马伯庸:曾巩可以学

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他的文笔朴实简约,逻辑清晰,这些优点是普通人可以学习...

日期:2024-08-14

朱承: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人类社会存续于一个有机统一、互相依存的整体之中,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个体之间,只有秉持和睦、亲善的交往之道,才能实现持续性的共生共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恪守诚信、热爱和...

日期:2024-08-13

肖永明: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传统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高悬于岳麓书院文庙的对联,道出了湖湘文脉的渊源有自,高扬了舍我其谁的气魄,也深刻地折射出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高地的历史底蕴。

日期:2024-08-10

何中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旨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使命,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现在进行时,...

日期:2024-08-08

申富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

日期:2024-07-30

李晓:让高雅艺术接地气冒热气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全城交响”再次奏响。在这座没有屋顶的城市音乐厅,音乐家们陆续走进上海的热门商圈、文化空间、街角花园等,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与艺术邂逅的机会,于城市各个角落奏响美妙的乐章。据悉,...

日期:2024-07-24

易伟平:科技引领视听创作深刻变革

近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科技对视听行业产生着显著而深入的影响。尤其是2024年2月15日OpenAI重磅推出的首款文本生成视频的人工智能模型Sora,颠覆了过去制作视频所需的撰写脚本、布置场地、录制视频...

日期:2024-07-24

付桂生:青春化探索为戏曲传承提供新思路

从元代曲家胡祗遹提出“日新而不袭故常”,到清代李渔“传奇妙在入情,亦当与世迁移”的观点,戏曲艺术发展离不开以观众为导向的创新思维。其中既有文艺群体的高度文化自觉,也有戏曲自身蕴藏的创新思维。

日期:2024-07-24

冯俊 冯立: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新征程上,无论是对内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日期:2024-07-23

孙艳红:姜夔淑世词的雅正冷艳之美

中国文人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中国词史上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也不例外。他在游走旅食过程中不断地寻求生存空间,在传统仕隐之外开辟出文人的第三种生存方式——职业词人。这并不是姜夔发于内心...

日期:2024-07-23

钱锡生:陆游为什么写《入蜀记》

陆游(1125—1210年)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二年(1166年)他因有人进言说他“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卷三九五),这次罢官使他的人生遭受重大挫折。

日期:2024-07-23

丁道师:杜甫最重要的十首诗(三个版本)

读者历来喜爱各种文学排名和数字组合,因为通过这种排名会加深记忆,有利于文化文学传承。因此,就有了什么“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四大名著”“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等等不一而论。

日期:2024-07-23

陈翠玉:从汉元帝诏书看古代农忙止讼文化

所谓农忙止讼是指在农忙季节,为避免妨碍农时,停止受理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案件。《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不过,这里提及的只是“仲春之月”,没有明确...

日期:2024-07-22

王宇:道统中传道者的老师一定是传道者吗?

在历史上,是朱熹第一次提出周敦颐传道于二程兄弟,不仅二程兄弟是道统谱系中的传道者,周敦颐也具有同样的地位,此即“周程授受”命题的由来。问题在于,二程反复强调其对“圣人不传之学”的再发现是来自于“遗...

日期:2024-07-19

张强:何为“儒家律师”

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叶士心发起了一个“儒家律师”公益项目,号召有儒家情怀的律师积极参与普法、支教和儒家文化推广的事业。讨论“儒家律师”的概念和讨论“儒商”的概念不无相通之处:都是以儒家士君子为人格底...

日期:2024-07-19

孔祥安: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日期: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