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个融入”为抓手强传承、促转化、谋发展,济宁文化“两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交融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孟一 高峰 2024-06-24 09:55
6月20日上午,一场名为《孔子密码》的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展览现场光影浮华、虚实交错,以数字艺术为媒介,探索孔子思想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性表达,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济宁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经过十余年的孜孜探索,答案和路径都来到了文化“两创”这里。
传承筑牢 现代文明发展根基
今年7月10日-11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孔子故里曲阜举办。十年来,海内外专家学者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以文明对话同促文明交融互鉴,共筑人类美好未来。而这一切的原点,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寻找。
近年来,济宁始终将“科学传承”作为文化“两创”的前提,创新性地将“仁义礼智信”请出庙堂,置于文化活动、政德教育、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等不同的场域中。先根据受众群体的特征进行需求层次和传播内容的分类,再创新呈现、按需供给、定向传承,取得了显著效果。
传承传统文化,党员干部应当争做先行者。在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党员干部们听的、看的、学的,都不是从古书中直接扒出的原文,而是针对干部廉洁、为政之德等现实问题,创新诠释出的传统文化课程。学院推出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形态课程和“多位一体”教学模式,只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理念能更好地入脑入心,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律和行为准则,实现在实践中传承的预定目标。多元化的传承创新下,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在“孔孟之乡”越扎越牢。
转化赋予 传统文化生机和内涵
6月10日下午6点多钟,端午假期里的曲阜万仞宫墙前游人如织,突然,浑厚的鼓点声响起,一驾载着孔子的马车由远及近、徐行而来,深深的车辙像是嵌入了城墙的砖缝中,留下了孔子周游列国、为国弘道的鲜明轨迹。“青砖垒起的‘幕布’赋予了光影艺术浓重的文化气质,这种出乎预料的跨界混搭不仅让我们大受震撼,更以当代艺术的创新诠释活化了传统文化内涵表达。”谈到观看万仞宫墙《大哉孔子》光影秀时的感受,来自河南濮阳的游客王黎感慨,当传统遇到现代,自己突然觉得离孔子和儒家思想更近了一些。
在古城墙上追随“孔子”的步伐,把“温廉恭俭让”拿在手里、穿在身上,在尼山的夜空中欣赏无人机“儒”式列队……游学在今天的济宁,体验项目层出不穷、文创产品屡屡出现,随处可以感受到经过了创意转化后的全新呈现,充满体验感和国潮气的文旅体验开始受到青年一代的热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创意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机和内涵是关键一步。对此,济宁选择以“八个融入”为抓手,积极推动创新创意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教育、干部政德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网络建设、城市发展等进行深度融合,文化“两创”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丰富。
高质量发展 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最喜欢的快问快答环节来了!注意,请不要多作思考,仅以下意识作答。如果你正在单位忙工作,妻子突然发来一张‘臭美’的自拍照,你会怎么回复?我可听到了哈!百分之八十的大老爷们只回了三个字‘忙着呢!’那完了,今天回家等着跪搓板吧。正确答案其实老祖宗早就给了,‘夫和妻柔’,我给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仨字,‘美着呢!’”日前,“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又在嘉祥县嘉祥街道卧牛山社区开讲了,这一期的主题是关于夫妻相处和家风建设的。没有穿靴戴帽的开场白,讲师团讲师牟翠霞刚一开口,就把台下听众的兴致死死拿捏住了。
“要以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讲’依旧是重要方式之一。但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地讲,那样群众不光理解不了、也听不进去。”谈到“两创”加持下的宣讲对群众生活的现实影响,牟翠霞告诉记者,除了用于倡树时代新风,“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思想精髓还被应用在了矛盾调解、社区自治等领域,传统文化正有效助力社会治理提档升级、以高质量发展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从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到“一孝立、万善从”;从站在台上讲,到下到地头朗诵、表演……形式转换下,济宁逐步找到了“用家乡话、讲身边事、说百姓理”的务实路径。而这,只是济宁在深度挖掘提炼儒家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标识、道德规范后,努力做好的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传承创新、文旅融合、传播交流等“五篇文章”之一。
为进一步擦亮“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济宁还积极统筹内外资源,成立了10个市级层面宣讲团、8支县级层面宣讲队伍、776支镇级层面“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组成909支12800余人的“习语润儒乡”宣讲队伍。率先实施“一县一品”工程,涌现出“兖讲乐万家”“微湖桨声”等一批基层宣讲子品牌,成为全省首个基层宣讲品牌县(市、区)全覆盖的地市。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