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掌握激活文化生命力的思想密钥

来源:云南日报作者:耿立春 2024-06-23 10: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需要更加自觉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坚持“两个结合”,传承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宝库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之路,是坚持“两个结合”之路。“两个结合”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具体实际的文化构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是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走向自信的密码,也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思想密钥。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反映中国社会实际,与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吻合,服务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开放体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断增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自信心,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的精神力量。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要始终保持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和改革创新的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文化强国战略为具体目标来推进,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引导全体人民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合理地寻找“自我”。在调适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自身的思维方式、生存和生活方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人心、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从文化心理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主动适应和积极调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高度的价值契合性构成了“两个结合”的前提。厚植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养分而具有“中国心”,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而具有时代性。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史,也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转化和创新,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百年文化建设史。云南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坚持守正创新,既要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又要基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创新“文化+旅游、文化+健康、文化+数字”等新业态和新理念,提升文化强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坚持贯通和融通,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践的结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融通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提振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既注重与中国故事结合,以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为素材,又注意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传媒技术呈现文化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和教育涵化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更加充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全面了解中华文明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掌握“两个结合”的思想密钥,全面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立足云南文化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辩证统一,坚持传承发展和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聚焦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协调,扩充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国情以及云南省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努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强省的有力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系云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202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项目编号:SKPJ2022050)及2023年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