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寻年味·赶大集|“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开集啦!
来源:孔子博物馆作者: 2024-01-22 16:04
农历腊八,孔子博物馆推出“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系列活动,以孔孟之乡近五十家特色非遗为主要内容,设置了非遗工坊、非遗美食、非遗剧目三大板块。同时,地方小吃、手作工坊、文创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等项目,为群众带来多样的文化大餐,庆祝甲辰龙年的到来。
本次活动是孔子博物馆响应山东省委宣传部发起的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为重点,营造回家过年的温暖氛围,让广大群众感受热腾腾的烟火气和浓浓的乡愁年味。
山东是黄河沿岸九省之一,黄河在山东境内绵延628公里直入大海,占其总长度的12%。她在山东孕育出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孔子博物馆是黄河流域的博物馆之一,是“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重要成员单位,承担着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
“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以“文化先行、旅游推进、好品带货、网络传播”为内容,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饱含烟火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打造体现山东黄河文化乡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区。
孔子博物馆与山东文旅频道联合举办的“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系列活动,作为山东电视文旅频道“2024寻年味 赶大集”系列慢直播的首站,通过人民日报、央视频、党媒平台、抖音、快手等十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收看量破2300万,微博话题#孔子博物馆黄河文化大集热闹开市#登上济宁同城热搜榜第2位。网友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来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浓浓的“中国年味”,感受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
齐聚孔博
共贺“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开幕
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农历腊八,大家齐聚孔子博物馆,隆重举行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开幕式。此次活动是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指导,孔子博物馆、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大红的灯笼楼门挂,大红的春联好喜庆,大红的窗花窗前开,大红的棉袄笑春风……小朋友们带来的民俗舞蹈《红红的腊八,红红的年》,为热闹的新年大集增添了一抹鲜艳的“中国红”。
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为来宾们奉上了精彩肃穆的佾舞展演。佾舞又称为“佾礼”,是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规格最高迎宾、朝会、祭祀舞蹈,集诗、礼、乐于一体,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化核心。
书法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书法,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描绘出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阜市政协联谊书画院院长、曲阜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蒋开征先生来到开幕式现场,蒋先生虽已年近九旬,仍然笔耕不辍,用翰墨诠释人生,用艺术展现时代变迁。在现场,蒋开征老师书法展演了“六合同春”,与大家共迎新年。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同志为“2024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鸣锣开集。
赶“黄河文化大集”
过吉祥“中国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类精神的寄托。
在“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系列活动中,赶大集,美食必不可少。在北方,腊月二十八,开始蒸过年吃的面食,被称之为“蒸壮”。孔府花馍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北方面食,花糕、年糕、馍馍、花卷、糖包子、豆包子......花样精美,且都具有美好寓意。除此之外,“黄河文化大集”上还有腊味、卤味、糖葫芦味儿......掺杂在一起,汇合成大家最期待的幸福“年味”。线上的观众朋友们在通过直播“一探究竟”的同时,也可以亲临集市现场大饱口福。
非遗工坊也是“文化大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跟随主持人的脚步,一起看大戏、赶大集。每一家非遗展位,都各有“独门手艺”:继承百年传统古法制笔工艺的扶兴和毛笔,运用“点翠”、“缠花”等技法制作的焕彩手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楷雕,最受小朋友欢迎的纸翻花等等。通过直播展现“文化大集”的热闹与精彩,观众可以了解非遗历史,学习传统手工艺。
“打卡”孔博织造
编织绫罗锦绣
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服饰文物十分丰富,文物种类繁多,面料精美,工艺手法复杂。
跟随主持人一起来到“孔博织造”展厅,映入眼前的是一个云锦大花楼木织机。整个机身长达5.6米,高3.6米,由1924个部件组成。大花楼木织机在进行手工织造时,需由织花工手足并用,与拽花工相配协同操作。足踏脚竹进行开口作业,手主要做投梭、纹刀、过管、打纬、配色等作业,经过认真仔细的织造,一匹匹精美的云锦便被生产出来。现场还配置了儿童织布机,在了解完织布机的来历和运作过程后,便可以动手体验。
同时,直播还展示了缂丝工艺。缂丝有“织中之圣”的盛名,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 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其他织造技法的最大特点。直播现场,老师们带领主持人一起修剪缂丝织物,体验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
体验社教活动
观赏竹刻工艺
为迎接龙年的到来,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在直播现场,主持人和小朋友们一起,了解腊八习俗,亲手制作腊八粥、腊八蒜;体验孔府点心制作、雕版印刷新年门神,在活动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多种活动极具艺术特色,让广大观众亲身参与活动,学习传统技艺,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黄河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播。
直播中,还有孔子博物馆两创艺术研究院与大家一同共迎新春。研究人员采用传统的留青竹刻工艺,以“孔子”和“龙年”为主题,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并进行新的诠释,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孔府门神雕刻、留青刻龙纹饰、木雕孔子像......跟随直播的镜头,感受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赏留青竹刻,过红火新年。
龙行华夏迎春晖,我在孔博过大年。一起来孔子博物馆,看展览、赶年集、买年货、学手艺、尝美食、看大戏、寻年味,享文化盛宴,庆六合同春。
编辑:衣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