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杨朝明: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儒行者

来源:济宁政协作者:杨朝明 2023-11-03 10:42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在孔子研究院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信号,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欢欣鼓舞,认识到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必将载入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的史册。作为亲历者,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的一情一景;作为研究者,我庆幸生逢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能够处乱不惊,以天下“定于一”的气魄,踔厉奋进,不断勇毅前行,也激励我们做一位踏踏实实的儒行者。

  在“圣城”寻求一生所向

  在孔子研究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学术成果展示台上的书刊,饶有兴致地进行翻看。当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书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要仔细看看”。恰巧这两本书都是我主编而且都已经出版多年。在曲阜师大孔子研究院工作时我带领我的研究生一起读书,共同交流,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我的家在有名的水泊梁山,这里是一个浸润着水浒文化豪情的地方,却也是传统文化底蕴深沉的地方。正如我理解的“水浒文化”的关键词是“天道”与“忠义”,我听着“水浒故事”长大,也在长辈们身上感受着“道义”、沐浴着“儒风”。小时候,那里虽然交通闭塞、生活清苦,但父母勤劳节俭、正直和善、崇尚读书,铺染了我的生命底色,我也为能够到“圣人的老家”上大学感到高兴。

  来到曲阜,学习历史,走近孔子,就像做梦一般。我1981年考上了孔子故里的高校曲阜师范大学,那时考大学文、理分科,1980年10月我还在准备理科高考,根据各方面情况,我清晰记得学校教导主任王老师建议我改学文科。王老师非常令人尊敬,我没有多想就积极找来从没有学过的历史、地理等教材。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之后我竟然坐在了大学历史系的教室里。

  在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的偶像是中国女排,是数学家陈景润、苏步青,我的偶像就是我“跟前的老师”。我很幸运地遇到过众多博学的老师,尤其是郭克煜先生。他是我的本科《中国历史文选》老师也是后来我的硕士生导师。郭老师国学根底深厚,在学界同行中颇受称道,正是郭老师带我走进了孔子的世界。

  刚入学没多久郭克煜老师就带领我们领略到孔府、孔庙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当时老师的讲解十分透彻,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于孔子的由衷敬佩和对儒学文化的深深认可。由于老师的引领,我从此喜欢上这些文物古迹,以后有机会就去里面走走。大学毕业时,骆承烈老师率我们编写《孔子故里胜迹》,以辞书条目形式把每一座殿堂、廊庑、门坊、牌匾以及重要碑刻等撰写出来,由此了解到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后来我读硕士研究生,跟随恩师郭克煜先生学习研究鲁国历史,开始深深感到孔子、鲁国、曲阜的非同寻常,这里的文物古迹也逐渐在我心中鲜活起来,于是也主动去思考。那时,学校各单位有客人来需要参观,就找我去讲解。有人见我多了,问是哪个单位的,于是我开玩笑说是“旅游局的”。

  文献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果不能认清典籍文献的形成撰著情况,就很有可能造成成书年代、学派属性、典籍关系等的错乱,就像“古史辨”实际成为“古书辨”那样,认清古书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古史。我硕士、博士所学的专业方向都是历史文献学,我对中国文化经典、历史典籍有特别的兴趣

  《诗经·鲁颂》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句子,泰山之阳以曲阜为中心的这一地区,因为诞生了孔子这位圣人,成为一个独特的精神文化空间。走近“三孔”,就好像走进历史深处;徜徉其间,就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你如果沿着孔庙神道往里走,历代建筑的庄严肃穆,多姿多彩的营造法式,由清而汉的历史回溯......,这时你可能不禁发问:孔庙何以会集中如此众多的历史建筑?孔庙何以会这样越建越大?此时,出现在你左右的众多石碑,或许也仿佛争先恐后地告诉你答案。这些碑刻就像一本本耐读的书,每一幢石碑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你不走近它们,它们就悄无声息;你与它对话,它们就会生动活泼地给你传达来自前代的信息,述说关于孔子儒学与中国的历史过往。

  在曲阜学习、工作、生活四十余年,早期最多的就是“泡”在图书里不停地阅读,一有时间就相伴遍访孔圣故里的文物古迹。从这个时期开始,我逐渐步入中国典籍与文化,走近孔子和儒学,开始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触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过去的一切文化都蕴含在历史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曲阜是圣人孔子的故里,两千多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正是这种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曲阜这座在地理上本来很小的城市变得“很大”。就是在这里,我逐渐确定了一生的研究方向——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我想去了解,真正的儒家文化有什么,真正的儒家文化是什么。

  在学术上既“登”且“落”

  2010年,我奉调孔子研究院担任院长职务,我想,能在这家被视为“国字号”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专门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尤其在呼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新时代,更需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

  2013年11月26日,是我和孔子研究院同事们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视察,我有幸全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孔子研究院,并参加了专家学者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搞好“四个讲清楚”,传递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信号。从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都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重要论述,尤其是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言而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登峰”又要“落地”,这也是我常常说到的一句话。要想实现传统文化的“落地”转化“登峰”是前提。“登峰”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儒学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在曲阜几十年,我首先在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做编辑,先后负责历史学与“孔孟学研究”“孔子、儒学与齐鲁文化研究”等专栏的编辑,后来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担任院长,肩负起了学科发展的重任。我刚刚任职于学校孔子文化学院时,德高望重的许凌云老师语重心长地勉励我说:“咱们设学孔子家乡,如果我们的学科连培养博士的水平都没有,这很说不过去。”我暗下决心,一定踏实奋进,好好优化学术队伍,整合研究力量。令人欣慰的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学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任职的数年期间,不仅作为全省重点科研平台的“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以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为鲜明特色的省重点学科都一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甚至“基地”在一次正式评估中高居榜首,而且学科先后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研究得到了普遍认可。

  到孔子研究院工作以来的十几年间,我和我的同事们加快了学术研究步伐。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在这里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这是对整个学术文化界的勉励,我们尤其受到了巨大鼓舞。首先是利用好这个平台,推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于是我们精心筹划,全面提升世界儒学大会的办会水平,严谨组织评定“孔子文化奖”,连续八届举办的儒学大会,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针对孔子研究院的具体实际,我们举办儒学学术活动月、举办“春秋讲坛”办儒学网站办学术刊物办思想沙龙......

  为了更好把握中国文化精髓,使自己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稳固的基础上,我注意把视野放在更加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让研究有历史的纵深感,我注意使个人的研究突出了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孔子儒学的来源,就像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了解孔子所尊崇的古代先王,就无法真正走进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思想世界。二是研究孔子文化与儒学思想的母体,研究孔子的时代文化即周鲁文化。这就把孔子儒学既视为周鲁文化的一部分,又可以看到孔子儒学的超越之处,看到孔子儒学作为庄子所说“道术”的特性。三是研究孔子儒学的载体,即与儒学相关的典籍文献,更好地把握文献本身的整体性、文献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救偏补弊,更好读懂读活这些历史记载。

  没有文化自知就没有文化自信,儒学研究的视野必须是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进而要有与世界其他文明比较的眼光眼界,而最首先的是要对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有系统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弄清儒学文化。从事儒学研究工作四十多年,除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还先后主编或独立出版了《鲁国史》《儒家文化面面观》《鲁文化史》《周公事迹研究》《儒家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孔子事迹编年会按》《传统文化要论》《孔子弟子评传》《正本清源说孔子》《中华传统八德诠解》《儒学精神与中国梦》《<孔子家语>综合研究》《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孔孟正源》《孔子的叮咛》《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元圣周公》《国学通识课》《孔子文化与当代中国》《让孔子温暖世界》《三代文化与儒学的形成》等著作。

  传统文化“两创”,正是要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从中发现它的现代意义。这些年我对《孔子家语》的研究用力较多,该书长期被视为伪书弃而不用,至为可惜。在研究相关学术问题的过程中,我仿佛常常感到该书的价值非同寻常。据统计,《孔子家语》比《论语》的字数多出3.578倍,它不仅补充了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资料,更激活了诸多文献。这看似普通的一本书,却使大众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深度与长度。原来乏人问津的《孔子家语》,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许多年轻人也自发组织起来读这本重要的儒学经典。由此,《孔子家语》研究迅速受到重视,仅仅曲阜师范大学就有近二十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专门或重点涉及《孔子家语》的研究。我们还举办专题会议并在孔子研究院建立“论语学研究中心”,系统研究包括《孔子家语》在内的孔子遗说,搭建了儒学研究高端平台,儒学研究的引领地位持续巩固。

  文化自知自信需要文化走向大众、浸润人心。走向大众就是要“落地”传播,以创新的形式和方法将传统文化送到青少年和百姓的心中。长年身在“圣城”,我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多次以家乡为例诠释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成果——在孔子故里,许多中华经典成为中小学诵读教材;在千年古村鲁源新村,依然散发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孔子的诞生地尼山,连续举办了八届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经发展为文明交流的窗口和连接世界的纽带。在作为孔孟之乡的济宁,文化“两创”践行者队伍逐渐扩大,大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起来。每次在沟通交流儒家文化时,都能引起大家共鸣,我也很高兴。“落地”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喜欢上它。

  让儒学“走”得更深更实更远

  2022年我调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从曲阜到济南,改变的是脚下的坐标,不变的是赓续孔孟之道的初心。

  10多年来,我不忘作为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的使命,也为传统文化的回归感到欢欣鼓舞。我和我的同事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更紧张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的弘扬事业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社会影响。作为儒学工作者,尤其前几年作为孔子研究院院长,有更大的责任思考如何弘扬孔子、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孔子、儒学与时代精神的互动交融。我提出孔子研究院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孔子研究院的院训,作为每一位儒学研究者、弘扬者的共同遵循,让孔子照亮人心,用儒学温暖世界。

  我们致力于孔子、儒学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推出了70余万字的《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8部著作,分别阐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起源、含义和本质,论述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及国家治理的关系。这部著作2019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华八德:党员干部读本》《中华八德:青少年读本》等具有传播普及意义的系列文化读本,入选了“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在研究院,我们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推出由13名高层次人才13部著作组成的《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注重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普及性,帮助读者把握新时代儒学研究和建构的发展方向。还推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系列成果。《孔子家语通解》翻译为韩文版、吉尔吉斯语版,《论语诠解》翻译为英文版、韩文版;《儒学精神与中国梦》翻译为英文版;《孔子这样说》翻译为德文版、韩文版;《图说孔子》翻译为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和蒙文版,在台湾地区出版繁体中文版。孔子研究院建设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可以让国外学生看了“三孔”后,再到孔子研究院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体验中华文化。先后接待了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师生、海外汉学家、国内各地干部政德教育学员以及专家学者、国学爱好者等6万余人。

  2018年3月,我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新的平台上,积极资政建言。我关注社会文化建设,关注传统文化弘扬,关注文化热点问题,先后提交了关于建设孔子大学、“依托鲁班文化打造弘扬工匠精神国家基地”、打造“世界儒学中心”、进一步重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举办国服评选推出中华正装”、弘扬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利用传统文化激活企业家精神、在疫情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和国家危难教育、建设中华文明广场、推行拱手作揖礼传承中华传统礼仪等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大力弘扬母教文化”、“打造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协同体系”等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收到很多文化界学者的好评。

  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抗疫斗争,对文化问题深入思考,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政协》《人民政协报》《联合日报》发表文章几十篇。如在《光明日报》发表《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中国抗疫背后的“爱”与“敬”》《用儒学智慧助力世界和平》《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让优秀作品鼓舞引领人民》《弘扬君子文化增强精神力量》《用儒学智慧助力世界和平》《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两创”先行》等文章;在《中国政协》发表《聚焦传统经典筑牢文化根基》《今天怎样读论语》等文章,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以仁养身大德必寿》《疫情期间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染青少年生命底色》《敬慎戒惧祸中求福》《礼乐中华与道德人生》《以“天下为公”构筑美好世界》《从孔子施教看中国书院精神》《勤俭的内涵和时代启示》《礼乐中华与道德人生》《从文化意象看“三牛”精神》等文章;在《学习时报》《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发表相关文章多篇。2018年9月入选“山东省人民政府首届决策咨询特聘专家”。2019年7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选聘为“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山东省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23年被聘为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本人十分重视儒学人才的培养。衷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或主讲专题课程,或亲带读书会,切实引导学生进入经典研习与学术研究。担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多人成长为儒学研究领域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成为孔子儒学研究领域的骨干。作为指导专家参加的“高职院校‘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完成的“共建共享、线上线下、联通联动——职教‘儒韵匠心’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调入山东大学,我本以为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可以专心致志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实际反而更忙了。相对于前几年,我虽然有更多的时间静心钻研学术,但有学术论坛、讲座,或者相关的学术文化活动,也总是欣然接受,仿佛乐此不疲。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孔子思想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此前数千年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结,它属于过去并映照着今天和未来。我们向着历史回溯,最终是为了奔向更广阔的未来。回忆过往,四十年多年来,我越来越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虔诚信仰和深深热爱,在前行的过程中,就像跋涉于学术研究的“高峰”与“平川”,在朝暮轮回中探寻儒学的真谛。作为儒学研究者、传播者、普及者,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让更多人真正理解孔子、儒家的深邃思想。

  我常常回忆起过往的儒学传播经历,因而责任与使命感愈加清晰厚重。有一次我受邀到巴西讲学,外方原计划只给我半小时的时间。但随着我的讲解,在场听众的兴趣越来越大,中间还不断有人提出问题,演讲时间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在现场被外国友人问道“你认为儒家思想什么观点对世界非常有影响”时,我明确用“尚和合、求大同”回答他并解释道:追求和谐与和睦,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进步,体现了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在走出国门后,就更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树干之所以又粗又壮,是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之一,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23年3月12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我作为来自文化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媒体采访时,阐发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亿万中国儿女文化认同的精神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以儒学为底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走向世界。

  大家非常关心这样的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要走向世界具体如何发力?我认为了解儒学、正本清源地认识儒学这是一个大前提。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自然生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知道中国文化足以让我们平视世界平等地与世界对话。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培养大批的“君子”。

  100多年前,辜鸿铭先生曾将孔子的全部哲学和道德教诲归纳为“君子之学”,我对此深表认同。《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出现多达107次,实际上《论语》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修身之学。“君子”指德行高尚、践行仁义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担当,有毅力,才能引领社会前行。我曾说:“文化自强体现的是一种‘尊道德崇道德守道德’的社会风尚,一定是心性的强大,一定是共同价值观的信仰,这也是文化‘两创’破题的关键。”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行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承担新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传统文化“两创”的“登峰”和“落地”中放开视野,深化研究,让更多的现代人感受到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