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立而后用行

本体(实体)确立之后方有功能(属性)的显现,或本质既定以后才会产生现象的流变。南宋朱熹提出的关于体用关系的理学命题。语出于《太极图说·附辨》中。

日期:2017-11-14

物物一太极

每一事物都分殊有一个完整无缺的太极之理。南宋朱熹关于太极本体与万事万物关系的理学命题。

日期:2017-11-14

理气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宋明理学的一对核心范畴。理通常指事物的规律,现象的本质,行为的准则;气通常指一种极精细的物质元素或弥漫性的物质状态,有时也指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状态。宋明理学的理气关系问题及...

日期:2017-11-14

太极生阴阳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源及其生成过程的哲学学说。

日期:2017-11-14

太极者天地万物之根

太极天理是天地万物产生、存在与变化发展的根源和根据。南宋朱熹提出的关,于太极本根与天地万物关系的理学命题。

日期:2017-11-14

理为太极

天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最高原则。南宋朱熹的重要理学命题,是其理气学说和心性学说的逻辑基础。

日期:2017-11-14

象立而阴阳隐

道生物而隐于物。北宋苏轼关于道与物的关系的命题。

日期:2017-11-13

性存乎心则伪之始

有意识地坚持某种所谓本性反会违背本性。北宋苏轼的哲学命题。

日期:2017-11-13

性气不可偏论

北宋程颐提出的人性论思想。程颐把理气观念引入人性论,提出:“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河南程氏遗书》卷六)认为人性有气禀之性与天命之性(本源之性)之分,强调“性字不可一概论”。

日期:2017-11-13

性即理

人性的本质就是理。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性、理问题的重要命题。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上:“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

日期:2017-11-13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学功夫论命题。程颐的功夫论包涵修养和认识两方面的内容,主张涵养本心与察识物理两种功夫同时用力,即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

日期:2017-11-13

知先行后

北宋程颐提出的知行观命题。

日期:2017-11-13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北宋程颐提出的辩证法命题。动静、阴阳是两对哲学范畴。

日期:2017-11-13

真元之气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气论范畴。真元之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之气。由于它所蕴涵的“生生”功能以及道德属性,使之成为一种神秘之气。

日期:2017-11-13

气有生灭

气有其生成消亡的过程,并非永恒存在。北宋程颐提出的气灭论思想。

日期:2017-11-13

一本万殊

北宋程颐提出的理学命题。“本”指本源、本体;“殊”指特殊、现象。所谓一本万殊是指以同一本源派生出殊异的万物,表明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日期:2017-11-13

万物皆是一理

北宋程颢、程颐提出的理学命题。“理”是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

日期:2017-11-13

理一分殊

宇宙间有一个最高的“理”,而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体现。北宋程颐提出的关于一与多、一理与万物关系的命题。

日期:2017-11-13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北宋程颐提出的体用观的命题。程颐“体用一源”的思想为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所继承和发挥。

日期:2017-11-13

所以阴阳者是道

北宋程颐提出的道器观命题。一方面认为道器不相离,形而上之道存在于形而下之器中;另方面又强调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区分,认为形而上之道比形而下之器更根本,形而下之气受形而上之道的支配。这与程颢主张器亦道道...

日期:2017-11-13

王者传圣人之心

北宋程颢提出的道统论命题。

日期:2017-11-13

无独必有对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北宋程颢提出的有关矛盾普遍性的辩证法命题。“独”指孤立存在或没有矛盾对立面的事物;“对”指相对待或存在对立面的事物。

日期:2017-11-13

器亦道道亦器

北宋程颢提出的关于道器观的命题。“道”指无形的法则,“器”指有形的器物。

日期:2017-11-13

只心便是天

北宋程颢提出的关于宇宙本体的命题。程颢从天理论出发,认为“心”就是“理”,“心是理,理是心”(《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三);而“天”也是“理”,“天者理也”。

日期:2017-11-13

天人本无二

北宋程颢提出的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天”指客观世界,“人”指主观自我。命题的意思是天与人原是一体的,只有一个本原,那就是所谓“理”。

日期:2017-11-13

继天生理是为性善

北宋程颢提出的性善说。“生理”是指“生生不已”的天道;“性”是指具体事物中所表现的“道”。程颢认为,继生生不已的天道而成的性是善的,换言之,“性”之所以善,是因为它继续了天道生生不已的特性。此说乃...

日期:2017-11-10

仁者与万物为一体

北宋程颢提出的关于人生精神追求的命题。

日期:2017-11-10

天理

北宋程颢提出的理学范畴。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在中国哲学史上,程颢第一次将“天理”概念提升为宇宙本体,用做哲学的最高范畴。

日期:2017-11-10

新故相除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去故取新、新陈代谢的现象。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学命题。出自《字说》:“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

日期:2017-11-10

天变不足畏

自然的灾异变化不值得畏惧。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十九。宋神宗问王安石:“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学士院进试馆职策,专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

日期:2017-11-10

性生乎情

人的本性产生人的情感和欲望。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学命题。出自《原性》:“性生乎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

日期:2017-11-10

耦中有耦

一切事物的矛盾对立面中仍有其对立面。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学命题。出自其著作《洪范传》。

日期:2017-11-10

五行谓之行

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形态的流行不息。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学命题。语出《洪范传》:“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五行谓之行是对王安石这一思想的概括。

日期:2017-11-10

为天地立心

天地本来无心,人为天地立心。北宋张载的重要哲学命题。语见《近思录拾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

日期:2017-11-10

学以变化气质

通过学习改变气质之性中恶的成份,使之恢复先天的本然的善性,即天地之性。北宋张载人性论的重要命题。张载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层。

日期:2017-11-10

道学与政术不殊

儒家学说与政治举措密不可分,不是两件绝不相干的事情。北宋张载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

日期:2017-11-10

民胞物与

民众都是我的同胞手足,万物都是我的伙伴朋友。北宋张载提出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

日期:2017-11-10

心统性情

人的精神作用包括了性和情两个方面。北宋张载人性论思想的重要命题。

日期:2017-11-10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人性中的先天的天地之性与后天的气质之性。北宋张载提出的两种人性的范畴。

日期:2017-11-10

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知识与通过道德的修养获得的知识。北宋张载提出的关于认识的两个概念。

日期:2017-11-10

大心

充分扩大心的作用,超越感官的局限,达到对整个世界及其本性的认识。又称尽心。北宋张载认识论思想的重要范畴。

日期:2017-11-10

神化

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本性和根源。北宋张载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日期:2017-11-10

一物两体

气包含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北宋张载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命题。语出《正蒙·参两》:“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

日期:2017-11-10

太虚之气

气存在的原始状态。北宋张载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将太虚作为规定气的重要范畴,把虚与气统一起来,肯定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为其气一元论思想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日期:2017-11-10

太虚即气则无无

太虚是气,则不存在虚无的本体。北宋张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之一。语出《正蒙·太和》:“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日期:2017-11-10

凡象皆气

一切现象都是气或气的不同的表现。北宋张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之一。

日期:2017-11-10

一实万分

统一的实体分化为千差万别的事物。北宋周敦颐在《通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日期:2017-11-10

立人极

建立做人的标准或原则。北宋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日期:2017-11-10

无极而太极

北宋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日期:2017-11-10

心为太极

人心即各种象和数的根源。北宋邵雍的易学命题。

日期: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