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寒亭区:一刀一版匠人心,画聚百年齐鲁情
来源:中国网作者:张严 2022-06-21 10:07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更蕴含着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新时代艺术园林中一朵奇葩,绽放着炫美的艺术之光。
一刀一刻画民俗,三生三世匠人心
“刀起刀落,线条初具;白纸落下,色彩显现。灶王年画、神荼郁垒门神年画、祈福迎祥年画、辟邪保安年画……在一张张年画刻印的起落之间,藏着人们生生不息的生活信念,倏忽已然数百年。”
走进全国首个“中国年画博物馆”,里面收藏展览了全国各个年画产地独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木版年画200余幅,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年画的主题,大部分年画都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作品。其中藏品最多的还要数杨家埠年画。
博物馆的一楼,杨家埠年画传承人杨颖伟现场雕刻作画,将古老的技艺展现在人们面前,感受刻刀下的那份坚守与执着。
课桌大小的工具台上一字摆开了七八把自制的工具:刻刀、裁刀、拧子、平刀、离刀、大挖刀、中挖刀、小挖刀……,只见他拿起一把刻刀,握住刀把偏上的部分,将刀跟自己呈135度角抵住木版,沿着木版上已经画好的图案线条加深线条凹槽。杨颖伟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起来。
“梨木是一种很硬的木头,你把刻刀插到这个木头里还要拉着走,是最累的。”杨颖伟小拇指出已经因为常年攥刻刀已变了形。
“每一款版的雕刻时间都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学习版画雕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把心沉下来,只有这样的恒心才可以,我干了快三十年了。”杨颖伟放下刻刀,掰一掰有些僵硬的手指,伸一伸腰。
在博物馆内,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版画都有详尽的介绍,四川版画的圆润,河北版画的粗狂,东北版画的大气,两广版画的细腻......让游人了解版画,认知版画,爱上版画。
“我们建造这个博物馆就是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在乎经济利益的得失。全国版画聚集于此,也表现出各地版画不同的特色,艺术手法夸张,色彩艳丽,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幽默是版画的共同特点,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教科书。”中国年画博物馆负责人吴安军。
与时俱进雕刻情,传统技艺吃上文化饭
杨家埠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主要产地,起源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每年的农历十月廿五到腊月初十,是杨家埠村开始忙活印刷年画的时候。每天总有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或者本地人迈过杨家埠人的屋子门槛,热火朝天地开始选购年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杨颖伟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上门来排队取货的顾客最长能等一个星期,那个时候我们家光印刷工就雇了6个。”
但木版年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门庭若市到鞍马稀少,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如何将这门手艺传下去,是摆在杨家埠村匠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我们家在明代崇祯时期就开始制作年画,到现在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原来只是农闲时在制作,兴盛的时候成为了一种产业。现在雕刻年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但我还要坚持下去,不能让传统的技法断了线。”杨颖伟如是说。
杨家埠的艺人并没有气馁,他们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背景创作出很多反映当下的年画作品。“我父亲那个时候,赶上特殊时期,把灶神图改成农历图,八仙改成工农兵学商。现在我就要研究更新,更好的版画内容。”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杨家埠村版画传承人与专业的设计团体合作,组建了30多人的创作团队,历史8年,成功完成了建党百年系列的版画作品,在当地和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版画再次火起来。
今年,杨颖伟与团队再次合作,正在进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版画册创作,目前已经完成从盘古开天地到民国时期的创作。让版画更富有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韵味儿,在保持乡土气息的同时更加高大尚。
“我们现在通过手中的刻刀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文化,我们也从庄稼汉变成了文化人,感觉挺骄傲的。”
多措并举为哪般,助力经典咏流传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能否一步步走上高雅的艺术殿堂,是否可以从“活”起来,蜕变成“火”起来,可否将年画的产业链延伸得更长、更强、更具生命力......面对这些疑问,寒亭的答案铿锵有力!
近来年,寒亭区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资源优势,借力高校学科、人才优势,与山东管理学院合作共建齐鲁年画研究院,打造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人才聚集和培养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创成果转化中心。成立潍坊数字文创经济研究院,打造数字文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3处、传习所18处。培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6名、市级32名、区级146名,齐鲁文化之星11人、潍坊民间艺术大师9人,构建起老中青搭配、链条清晰、体系完备的传承创新网络。
推出杨家埠精品古版年画诗词篆刻题跋系列作品。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元素融入酒店设计,建设木版年画文化主题酒店。设计“行走的年画”主题服装,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年画、风筝等民俗文化元素与花灯设计相结合,创新研发特色花灯千余款,春节期间举办杨家埠民俗文化灯会,累计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
好事尽从难处得,辉煌总自磨砺出。每一个孜孜不倦的匠人身影背后,都有一颗不服输、不放弃的追梦之心。
杨家埠村从无到有,木版年画这门手艺也寒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也许,几百年前的先祖们不会料到,这门当时可能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手艺竟然会成为潍坊在国内外扬名的一个文化新IP,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齐鲁注脚。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