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 实现优秀文化“两创”发展
来源:潍坊文明网作者: 2022-06-13 15:32
高密市坚持“内强文化实力、外树文化美名”理念,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最大限度放大文化效应,努力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实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让优秀传统文化“亮起来”
高密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优势,持续加强对优势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弘扬。
挖掘一批“文化名人”。高密市自古钟灵毓秀,奕叶生贤,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志士,特别是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大禹封国于高密。依托“高密三贤”“三李先生”、莫言等名人资源,高密市先后打造了莫言文学馆、红高粱抗战馆、刘墉清爱园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设晏子、刘墉、红高粱文化课程,不断深化诚信教育、清正廉洁教育。
培育一批“文化名作”。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大批具有高密风格、高密特色的文艺作品推陈出新。莫言先生创造了几十部文学力作,并在多个国家翻译出版,《红高粱》等多部作品实现影视化和产业化。木版年画《接续传承 让木版年画焕发活力》、儿童非遗原创舞蹈《虎娃有礼》等荣获省市级大奖;高密籍作家解淑萍将泥老虎、扑灰年画等元素融入作品《智多星历险记》,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三个月的收听量突破1000万。
保护一批“文化名遗”。高密秦时置县,漫长岁月留下了“高密八景”,以及古老的龙山文化遗址、城阴城遗址、晏子墓、刘墉墓等文物遗址267处;刘冠三墓、孙家口伏击战旧址、城南革命烈士陵园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土地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土地为主题的博物馆;民间艺术中列入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4项,省级11项,潍坊市级34项,成为“两创”发展可深入开发利用的富矿。
让优秀传统文化“实起来”
高密市突出实施“文化+”行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文旅+创意”融合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开发,建设聂家庄泥塑、王家长村年画、东李对联、河南剪纸、十里堡菜刀等5个非遗旅游特色村,推出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高密地标“红高粱”影视品牌、“九儿”文创品牌、“虎游纪”泥塑品牌、“三十里红”美酒品牌,23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引领带动1.8万多名群众抱团创新,形成10亿元富有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产业规模。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突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项目支撑,总投资103亿元的红高粱小镇,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完成主体建设8万平方米,红高粱文学影视城、占鳌寨、游客服务中心已对外纳客,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80万人次,莫言文学馆完成主体建设,计划今年10月份择期开馆。依托高密故城、汉墓群等重要文物遗址,占地5000亩,总投资25亿元,集汉文化体验、影视、康养为一体的汉文化特色小镇,将打造成为高密西部汉文化旅游带。
文旅+节会”融合发展。从2010年至今连续举办红高粱文化节,逐步成为涵盖文艺展演、书画展览、艺术展评等5项内容20多项活动的综合文化盛宴。姜庄镇非遗文化节、阚家镇“葡萄文化节”、大牟家镇“小麦文化节”、夏庄镇“龙潭民俗文化节”等10余项特色节会,构建“一镇一品”节会发展格局。“高粱红了”国际马拉松比赛,胶河水系骑游、健步行邀请赛等,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快速兴起。
让优秀传统文化“丰起来”
高密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打造群众文化大舞台,不断提高城乡文明建设水平。
着力扩大“文化参与面”。坚持以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为动力,每年举办春节街头文艺展演、新春戏曲晚会、元宵灯会等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达20多万人。广泛组织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四进”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消夏晚会、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00多项,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成为广大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大餐。
着力完善“文化设施网”。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6大文化主题公园和35处街头绿地游园,被广大市民称为“城市会客厅”;建成图书馆、文化馆、莫言文学馆、张建中艺术馆、单应桂美术馆、高密历史名人馆等场馆。建成7处镇图书馆、3家惠影数字影城、23处非遗传习所,市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实现全覆盖。围绕“夜购”“夜游”“夜食”“夜健”,在全市培育起6个商业圈、4条步行街、3条美食街、3个健身公园,形成多样化夜间文化业态。
着力提升“文化融合度”。将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学堂”,通过讲座、小品、快书、戏曲等轻松活泼的形式,先后组织授课500余场、受众18.5万余人次,打造出万众归心的“红色殿堂”。通过开展百年印记、百课争鸣、百业寻访、百年光影、百歌咏唱“五百工程”,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以及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全面开启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旅”。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