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山东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李振 毛鑫鑫 刘涛 李广寅 2025-02-07 09:31

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标志性改革举措,部署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在内的10项重点改革。

  以重点改革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引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重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工作涉及面多、难度大,关键是要找准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创新突破,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48.3%,历史性超过煤电,“一煤独大”的电力结构得到根本性改观。回顾过去一年,山东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根本动力就在改革。

  “继去年年底高规格召开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后,大会专门对能源领域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能源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泰安建设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标杆城市的信心。”泰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徐兆兵说。

  泰安从最富特色、最具潜力、最有优势的储能产业入手,持续壮大盐穴储能、拓展抽水蓄能、探索多元储能,走出一条多元、协同、互补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全市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今年我们将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千亿级‘泰山锂谷’和千万千瓦级‘风光高地’,力争全市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150万千瓦以上,为能源强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贡献。”徐兆兵表示。

  国有企业改革是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化国企改革,近年来,邹平市国有企业融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城乡、服务产业作用日益凸显。全市国有企业总资产突破600亿元,4家集团取得AA+企业信用等级,成为推动邹平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邹平推进国资国企工作的主线。”邹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辉说,作为全省“县级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实践基地”,邹平将持续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强化国资中心监管职能,在规范运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国有企业领办产业园区、壮大产投基金、服务城乡建设,不断增强要素、金融、民生保障水平。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莱芜区将锚定‘创新兴区’不动摇,紧盯人才这一根本,系统发力、协同推进,切实把改革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济南市莱芜区委书记焦卫星说,莱芜将坚持教育优先,加快雅鹿山中学、山东商职学院莱芜校区、山东职业学院雪野湖校区建设,深度链接本地产业,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加快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依托“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平台载体,实施科技企业“扩量提质”行动,建强用好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11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专家学者,积极为人才“架梯子”、“搭台子”,着力引育一批领军人才、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全力打造区域人才集聚地。

  村庄变景区、农家变客房、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青岛杨家山里、泗水县龙湾湖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吸引众多游客前去体味年味、旅游打卡,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近年来,山东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探索了以片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示范片区1598个,覆盖村庄1.5万个,构建起梯次建设、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城乡融合机制改革将聚力五个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表示,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二是搭建平台载体,促进城乡要素有效对接;三是抓实兴业强基,推动城乡一体协同发展;四是组织群众参与,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五是强化政策机制,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外部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坚定不移深化制度型开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之一,山东自贸试验区持续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形成221项创新成果,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一年,这片热土依然值得期待。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高善武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将精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货物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边境后规则等领域创新探索,加快推动综合保税区优化整合,创建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青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青岛基地,大力发展新型易货贸易、跨境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放眼齐鲁大地,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体会到营商环境改革带来的便利。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教育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开工建设等42个高频“一件事”服务场景迭代升级,企业群众办事从跑部门变为跑窗口、跑多窗变为跑综窗、线下办变为网上办,效率更高,办事更快。

  “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大会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具体部署,以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领域、全天候一站式综合性涉企服务平台为导向,努力将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成温馨贴心的企业之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副部长乔磊说。围绕“一件事”,今年他们将探索实施“工程规划施工一件事”、“外线接入一件事”、“临时占用林地审批一件事”等,力争实现高频事项“一件事”全覆盖,线下持续提升“一件事”事项的落地率,让营商环境改革惠及更多群众和经营主体。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