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王蔚:我对论语的概括与把握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王蔚 2024-09-26 15:53

  我从1974年开始接触《论语》,1985年认真学习原文。2004年开始在山东财政学院给本科生教授《论语》选读课,到现在已经20年了。自从2010年以来,我还应邀到机关、学校、医院等去讲《论语》。2012年,我发起了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每个月开展一期,已经开展了142期。我还出版了几本有关《论语》的书,如《四言论语》《论语人物及人物类编》《论语注译及主题类编》《论语四十字诀》。疫情期间完成的新作《蔚然悟语》也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对《论语》有一个非常简短的概括:论语二十篇,一万六千言。孔门弟子做,人物一五三。《论语》这部书一共有二十篇,一万六千多字,它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做的,里面出现了153个人物。

  我对《论语》的学习有一段痴迷乃至痴狂的时期,大概持续了100天。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论语》是一部洞察人性和充满智慧的关系学巨著。孔子认为,一个正常的人有六种关系。其中,家庭内有三种关系,家庭外有三种关系。家庭内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家庭外的关系就是君臣关系、朋友关系和社会成员的关系。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原则和一般原则。父子之间怎么相处?孔子认为应该是父慈而子孝;兄弟之间怎么相处?兄友而弟恭;君臣之间怎么相处?君礼而臣忠;朋友之间怎么相处?朋友相处讲究“信”,友信而敬久,越老的朋友越要尊重;社会成员之间怎么相处呢?就是一个“义”字,义之于比。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就是见义勇为。

  夫妻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关系,但在《论语》当中没有探讨。而在《礼记》中孔子专门探讨了夫妻关系的处理,提出了夫妻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琴鸣而瑟和。

  但如果只用人际关系来概括《论语》是不全面的,毕竟《论语》还有其他方面。在读《论语》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论语》当中记载了孔子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比如说,《论语》记载孔子喜欢吃姜:“不撤姜食,不多食。”也记载了孔子的出行:“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当然,类似的东西很多。由此我归纳出《论语》是生活之学。我认定《论语》是生活之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论语》当中记载的生活方式很多现在我们还在用。比如:“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孔老夫子和家乡的人一起饮酒,年纪大的人不说散,孔子也不说散,会一直陪着。“杖者”就是拄着拐杖的人。

  《论语》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我归纳了教和学有十个方面,就“学”的方面来讲,乐、好、博、会、恒,乐学、好学、博学、会学、恒学。教的方面我也用五个字来概括,叫有、因、启、喻、琢,有就是有教无类,因就是因材施教;启就是启发式教育;喻,就是打比喻;琢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有个学生问,孔子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论语》当中,有两个概念提到特别多,一个是“君子”,另一个是“小人”。“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反复地出现,“君子”出现过106次,“小人”出现过34次,并且孔子有时是对比着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自从孔子改良了君子与小人两个词以后,君子和小人成为中国人的两把道德尺子,中国人不仅用这两把尺子衡量自己,也衡量别人。

  很多人在谈到君子和小人的时候,认为君子和小人是两类人。这种认识对不对呢?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在孔子看来,君子和小人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人身上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基因。孔子的伟大贡献就是提倡把人身上的君子成分放大,小人成分压缩,就是舍小人而近君子。通过不断修炼,不断进取,最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君子。

  在《论语》当中孔子还提出了修身的步骤和修身的目标。修身步骤与目标呢,我概括就是“学思省改约,恭敬温谦和。”通过学习、思考、反省、改过、约束的不断循环,最后成为恭、敬、温、谦、和的君子。

  在后来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论语》还是一部为政方面的书,《论语》中有丰富的为政思想。我总结了为政的道、为政的术、为政的修养和为政的忌讳,用二十个字概括:为政的道“德正智勇立”,为政的术“宽庄敏慎讷”,为政的修养“见闻明达远”,为政的忌讳“虐暴贼吝绝”。

  很多人把《论语》看成是是智慧之书。《论语》在很多方面是从哲学层面上来思考问题的。哲学是最高的智慧。我总结了《论语》的十大智慧,用二十个字来表示:“天命安诚进,上下左右悦。中庸质文慧,先做而后说。”第一个是“天”,人要敬天。第二个是“命”,人要知命。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又讲“五十而知天命”第三个是“安”,人要心安,《论语》当中有句“既来之则安之”。是指安置百姓,是统治者使老百姓过上安安稳稳的生活。但是,孔子在《论语》当中的“心安”表现为“君子不忧不惧”,这种思想非常重要。第四个智慧是意诚。第五个智慧是进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论语》最大的智慧就是一个“和”字,就是“己悦乐人”。

  《论语》从哲学层面上探讨了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庸”,“中庸”既是孔子的世界观,也是孔子的方法论,“中庸”是个非常大的智慧。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讲“《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讲“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讲“中庸”的智慧。第二个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论语》反复探讨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当中还谈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言行之间的关系。人,第一个是会做事情,第二个是会说。孔子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作为君子来讲,讷言敏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孔子反对夸夸其谈,反对事情还没做就说出来。孔子在《论语》中一再告诉他的弟子们,要慎言,要讷言,要直言,要简言,要谦言要逊言。

  由此,我就形成了“论语六学论”的概念。《论语》是生活之学,是教育之学,是修身之学,是处世之学,是为政之学,是智慧之学。我形成这个概念大概在2015年前后。2017年2月,我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参加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一个活动。在致辞中,我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论语六学论”。

  从人的记忆规律讲,口诀容易记。我根据“六学论”又做了80字歌。“六学论”是个大系统,我把它分成两个子系统,一个是生活教育智慧系统,另一个叫修身处世和为政系统。我分别用40个字来解释这两大子系统。生教智系统用40个字来概括,“衣食住行详,喜怒哀乐多。”讲的是生活之学。教育之学也用了十个字来概括:“乐好博会恒,有因启喻琢。”智慧也总结了二十个字,“天命安直进,上下左右悦。中庸质文慧,先做而后说。”

  在讲授《论语》的过程中,我更多地讲修身处世和为政思想,我也总结了四十个字。修身总结了十个字“学思省改约,恭敬温谦和。”“学思省改约”讲的是修身的步骤,“恭敬温谦和”讲的是修身的目标。处世之学也概括了十个字。“孝悌忠信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原则,“仁恕礼惠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为政之学也是用二十个字概括,叫“德正智勇立,宽庄敏慎讷。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

  这些工作都完成以后,最后我给自己研究《论语》起了个名字,叫“论语680”。这是三十多年以来我学习和研究《论语》的最高层面的概括。

  (本文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山东财经大学儒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