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团圆
来源:山东宣传作者:邵梅 2024-09-17 11:2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月亮便不再仅仅是科学意义上的那个天体,而是成为从古至今一路流转于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的精神坐标。
图源|图虫
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
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人类在诞生之初,便时时观察四时更替、风雨雷电等天时变化。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漫漫暗夜中,一轮明月悬挂天空,照亮了大地和荒原。如果说,早期的人类对太阳还经常流露出一些爱恨交加的情感,如“后羿射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那么对于月亮来说,人们便是全然的歌颂与称赞了,这就是月亮崇拜。
图源|上观新闻
拜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关于拜月的记载,可见于《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神明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这里的朝日夕月,其实说的就是春分时在东门祭拜太阳,秋分时在西门祭拜月亮。
在古人眼中,月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无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屈原在《天问》中就提出“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给了先民无穷的想象,他们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就是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月亮却可以再度“重生”。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恰值月亮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人们望月祭祀,正是对长生的一种渴望。
此外 ,作为农耕民族,人们在祈求长生的同时,也寄希望于农作物的丰收。我国农业秋熟通常是在八月。《荆楚岁时记》佚文曰:“八月为谷。”古人期盼新的一年再次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也成为拜月的重要寄托。
图源|图虫
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丰富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秘色彩逐渐消退,人们开始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赏月玩月。
至唐朝,赏月玩月被“发扬光大”。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唐诗中,仅中秋节赏月的诗歌就有百余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观月》等。
以赏月为载体,唐朝人民“中秋节”的文体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玩花灯、赏桂花、吃胡饼……尤其是胡饼,大概可视为月饼的雏形。关于月饼的起源,一个传说就与胡饼有关。相传有一年中秋节,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杨贵妃嫌弃“胡饼”名字不雅,遂更名为“月饼”。
图源|钟福生
“八月十五中秋节”定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节日气氛逐渐浓厚。在风雅至极又活色生香的宋朝,中秋绝对是一场全民的狂欢。《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节那天,各家张灯结彩,市井小巷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歌舞声,嬉闹声,绕梁不绝,场面极其壮阔。
到了现代,人们的中秋节俗不仅更丰富,还把古人探索月亮的梦想照进了现实。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这个意义重大的工程,被赋予了一个极其浪漫的名字“嫦娥工程”。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其着陆的区域被命名为“广寒宫”,被带到月球的中国首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就这样,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的神话照进了现实。今年,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逐梦苍穹,中国人的“登月梦”从未停止,正一步一个脚印照进现实。
图源|新华网
三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在中秋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中国人的时空观紧紧连接在一起。黄河如带,泰山若砺,那些曾与我们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的古人,举杯邀明月,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千古名句,这些名篇佳句承载着中国人的中秋团圆之思,绵延千年,不绝如缕。
中国人对圆满、对团圆的追求可以说深入到骨子里。1925年,闻一多在美国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字字泣血,写尽当时香港、澳门等七处“失地”受尽列强欺凌、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经典恒久远,一曲永流传。而今已走过近百年,仍有一子在外飘摇。台湾歌手李建复在歌曲《龙的传人》中唱道:“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台湾诗人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余光中的那首“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人就这样在歌曲中、在诗歌里、在文学作品中浅吟低唱,字里行间尽是思乡。
图源|新华网
一轮中秋月,照遍古今,烙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无论你是在海峡此岸还是彼岸,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团圆都是中华民族的永恒寄寓。团圆于中国人而言,就好像是拆不散的纽带、割不断的血脉,是千百年来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是中国人思接千载的心灵约定,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它承载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在这个神州月圆的深情时刻,让我们怀着最深厚浓烈的家国情怀,跨越山海,“千里共婵娟”。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