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问道儒学 行知天下”大型文化思辨节目《尼山杏坛·行思天地间》—— 探寻“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微信公众号作者: 2024-08-30 17:08

  今晚19:30,主持人辛凯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华侨大学哲学副教授寇哲明(英国)、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之孙王军等嘉宾走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曲阜复圣庙、孔子研究院、王尽美同志故居等地,深入探寻“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深远意义。

  追根溯源

  探寻“天下为公”的文化底蕴

  “天下为公”这一理念源自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据记载,孔子和学生参加鲁国的蜡祭大典后,孔子有感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对上古三代的理想社会十分向往,不由感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跟随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来到鲁国故城周公庙宫殿区遗址,感受这片古老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探寻“天下为公”这一伟大思想的萌发之地。

  师徒同道

  “天下为公”理念的坚守与传承

  自孔子提出“天下为公”理想社会构想后,历代儒家一直把这一理念作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颜回,作为孔子“卓冠贤科“的弟子,同样坚守这一理想,视尧舜时代的圣明治理为楷模。颜回一生并未留下任何著述,但却深得孔子的赞赏与喜爱,几千年来,他的名字紧随孔子之后,被尊称为“复圣”。

  走进复圣庙,同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一起感悟儒家对于“天下为公”理念的坚守与传承。

  一脉相承

  探索“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嬗变

  走进了孔子研究院,进一步深入探讨“天下为公”这一深远的社会理想,剖析其古今之义,领悟其深刻意蕴。

  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为我们讲述了何为“天下”、“公”为何意、“天下为公”与“天下大同”的内在联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讲到“天下为公”的理念并非儒家所独有,同时追溯了历史上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仁人如何身体力行这一理念;华侨大学(厦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哲学副教授、英国青年汉学家寇哲明还向我们解析了西方世界对“天下为公”的理解。

  尽善尽美唯解放

  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走进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故居,和王尽美之孙王军、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一起深刻体会共产党人“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感受那份为全体人民谋求福祉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但直到中国出现了共产党,中国才找到了通往这一理想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将“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与内涵,让这一理想由孔子时代对过去的追忆变成当下实践生活中不断推进的现实目标。

大型文化思辨节目

《尼山杏坛·行思天地间》

8月2日起 每周五19:30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播出

敬请关注!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