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让传统文化成为家庭文明底色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孟一 孔勇 2024-08-05 09:08

“孔子讲堂”传家风、《圣人家风》立“新说”,孔子研究院——

让传统文化成为家庭文明底色

  “《中庸》中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强调了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引申来说,夫妻关系和睦,会对家庭和子女教育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夫妻俩天天在家闹乱子,孩子时刻提心吊胆,又怎么可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呢?”在7月2日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召开的好家长颁奖仪式上,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富荣把《启动家庭教育的原动力》课程搬上了领奖台。

  “当杨老师把‘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家庭气场,夫妻和谐是气场核心’的观点抛出来时,现场家长受到很大触动。这种触动不只源于对先哲智慧的敬仰,更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反馈,很多家长意识到:要教育好孩子先做和谐夫妻。”听过了杨富荣接地气且充满方法论的讲授,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苏明直言共情颇多,并诚挚邀请孔子研究院把“孔子讲堂”关于家庭文化的讲座再次开到学校全体家长会上。

  在刚刚结束没多久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首次增设了家庭文化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展开了系统化的讨论,共同研讨家庭文化传承与世界文明发展间的关系。对于家庭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扎根孔子故里的孔子研究院此前便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而以“孔子讲堂”强化家庭文化普及、针对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子女教育”“父母修身”“家风赓续”“孝道传承”等困惑推出的系列课程,只不过是其开展的众多工作之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借助“家”这个基本社会单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滋养。带着这样一种认知,孔子研究院一手抓学术登峰、著书立说,一手抓创新阐发、多元传播,逐步构建起了家庭文化的研究与应用体系。

  与直观明了的家庭教育不同,“家风家教家学”的概念一直显得虚无缥缈,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家族的传承发展。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孔丽选择以“圣人家风”做切入,将孔、颜、曾、孟四氏圣人的家风作为脉络进行理论梳理,耗时近3年完成了《圣人家风》一书,揭示了圣人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为今人树立好家风指明了方向。

  “孔氏家风讲求诗礼传家,颜氏家风追求仁德接代……圣人家风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因为有系统的家学和严明的家教作支撑。而要想读者读懂、引发共情,需要用大量的故事作为例证,并与现实生活建立连接。”谈到整部书的编写过程和核心要义,孔丽介绍说,为实现这样的效果,她广泛查阅《孔氏祖庭广记》《颜氏家诫》等典籍和著作,尝试挖掘鲜活故事中的时代价值,搭起了古代家风与现代文明间的“桥梁”。

  倡导以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色的现代家庭文明,不仅要研究透、讲清楚,还要充分借助文化“两创”之力、做好科学转化和有效推广。对此,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通过传统文化“六进”工程、“孔子讲堂”、父母训练营、悦读童年直播课等多种形式,在各地开展家庭文化公益讲座近200场,线上线下数十万人受益。不断拓宽家庭文化传承渠道,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为平台,承接各类亲子研学团队、青少年研学6万余人次,通过参观讲解、国学课堂、文化体验等各种形式,在青少年一代心中播撒下“家”的种子。

  “新时代,以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色的现代家庭文明,内涵日渐丰富,实践更趋多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家庭文化进行深度的研究、阐发,并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应用场景。”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部长孔祥安研究员表示,下一步,孔子研究院将继续深耕家庭文化领域,不断推动家风家训提炼、家庭教育提质、家庭美德提升,以“家”为原点,改良社会风气、优化人才培养、塑造礼仪之邦。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