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文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张博颖 2024-06-17 09:30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与经济从来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领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要求时,需对生产力、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给予重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其理论创新、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深刻认识文化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其基本要素,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同时,人作为生产实践主体,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也是劳动能力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因素有多方面,既有科技的,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也有社会分工及需要,还有来自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劳动者的精神及文化素质也会从劳动者方面影响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决定着法律、道德等观念文化和政治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从唯物史观看,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考察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此外,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不同意识之间也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他在《之江新语》中明确指出文化对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成几何级数增加。”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从文化视角分析、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文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就包括对劳动者高素质的要求,而高素质既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也包括精神、价值观、道德观等人文方面的,这些对于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创新文化”,要“坚定创新自信”。这体现着文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创新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创新理念、创新价值观等内容。创新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敢为人先、自立自强精神在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典型表达。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中,创新是关键词,绿色也是着力点。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因此,创新涉及科技、产业、体制等方方面面,而任何创新都是由人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来推进和实现的,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发扬。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流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力量,没有领先的科学技术发明,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而这些离不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即科学家精神的强大支撑。同时也应注重中国特色创新生态蕴含的精神激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精神力量都对今天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激励作用。
此外,企业作为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在推进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离不开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离不开这些精神的强大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离不开广大劳动群众。普通劳动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涉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这需要相关部门管理者发挥改革创新精神等,努力使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如何实现文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看,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自信自强,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活力。充分发挥文化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凝聚精神力量,培育创新文化,坚定创新自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文化建设。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创新文化培育和形成。
在全社会加强对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等的宣传,营造树牢家国情怀、崇尚创新和宽容失败等浓厚社会氛围。促进科学家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少年重要精神追求,成为科技工作者精神坐标。促进企业经营者把爱国、创新、诚信等作为座右铭,在科技成果应用、产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中作出贡献。促进广大劳动者向劳模、大国工匠看齐,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努力做新时代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加强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力度,重视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养成,完善高校学科设置,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注重创新容错机制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生力军、后备军,用高素质人才第一资源支持创新第一动力。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社科联原一级巡视员)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