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礼赞青春的乐章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曹芳 2024-05-03 10:19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顶。”《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其蓬勃的朝气、创新的热情镌刻着历史,时至今日,每每听来,歌声穿越时空的魅力依然长存,激荡起一份温暖人心的情感共鸣,值得一代代青年人不断回眸。
追寻抗联足迹,汲取创作源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歌剧《星星之火》中的核心唱段,《星星之火》讴歌了东北抗日联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该歌剧由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创作,侣朋为导演、编剧,李劫夫作曲,1950年12月首次在哈尔滨演出。
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一直是广大文艺创作者萃取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1949年,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副部长李劫夫和剧作家侣朋在白山黑水间深入探寻当年东北抗联英雄足迹。在东北抗联战斗过的地方,他们不禁为战士们所面临的恶劣条件感到震撼。抗战时期,东北抗联使用的武器十分简陋,作战形势异常复杂,还面临着缺衣少食、挨冻受饿的现实困境,但东北抗联将士勇于挑战人类极限,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里,英勇无畏地与数十万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
在这次创作素材的采集过程中,一位被大家称为“老李头”的抗联老战士事迹令李劫夫一行印象十分深刻。“老李头”的真实姓名叫李升,1867年出生,自幼在山东德州的一个运河码头搬运工家庭长大,28岁时来到东北地区谋生。1933年,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联担任交通员工作,具体负责传递文件情报、护送过往干部等任务。他生活经验丰富,机智沉着,腿脚又快,利用年岁大的优势,以“父子”“父女”“公媳”等关系为掩护,多次护送杨靖宇、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周保中等抗联战士来回过往,每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所以东北抗联的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抗联的父亲”“抗联的老爷爷”。1951年国庆节,李升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得到毛泽东送的一根刻有“革命之父”四个字的手杖。
热血铸就青春,永远向光而行
走访期间,侣朋对东北抗联亲历者李敏进行了采访。李敏原名李小凤,1924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原属萝北县),朝鲜族。童年时的李敏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教育。1936年冬,12岁的李敏在汤原县板场子屯见到了李升,恳请他带着自己上山去找抗日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跋涉,李升把她送到抗联第六军第四师营地,李敏由此成为东北抗联部队中年龄最小的女战士。东北抗联的战斗和生活十分危险艰苦,但李敏却从不畏惧,她在运粮队顶风冒雪为部队运送粮食物资,在被服厂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做军服,还担任护理伤员的工作。她随部队艰苦转战,爬冰卧雪,登山渡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环境对每个人的信念和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1939年,李敏随部队参加了七星峰战斗,由于敌强我弱,战斗失利,代理师长产生悲观情绪。这时,年仅15岁的李敏说:“我们是奔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抗日救国的,我就是死在战场上也不能走。”
侣朋和李敏促膝长谈,交流了整整7天,详细了解了李敏参加革命的经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让侣朋与李劫夫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他们觉得不能让这些光辉业绩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而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当年浴血奋战、赴汤蹈火的英勇场面。回到哈尔滨后,侣朋根据采访到的素材,与李劫夫等人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之中。三个月后,一部名为《星星之火》的歌剧展现在世人面前。整部歌剧以东北抗联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围绕东北抗联交通员老李头和抗联女战士李小凤(李敏)两个核心人物展开。主题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出现在第二幕第一场。主要描述的是李小凤的父亲落入日本兵的圈套后,李小凤听从母亲的话上山去找游击队,可是在途中不小心掉入冰窟窿中,这时东北抗联交通员老李头及时出现救下了她。小凤向老李头表明要参加革命的决心,于是老李头建议她改名为“李青阳”,寓意革命人就像松树一样向着太阳苍翠长青,永远年轻。此时两人共同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运用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欢快曲调来展示抗日将士精神风貌。虽然歌词简单,仅由6个乐句组成,但情绪激昂,催人奋进。整首歌词以比拟的形式,把革命人比作松柏,傲然屹立于山巅,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年轻”两个字,是一个文眼,是一个状态,更是一种心理,反映出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歌曲旋律简单,好记好唱,全程基调为轻松愉快的四分之三拍,具有一种特有的动感,尤其结尾处那个有力的五度大跳旋律音程可谓点睛之笔,它完美地构筑了歌曲的高潮。这首歌曲伴随着《星星之火》的上演而深入人心,广为传唱,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历经岁月沧桑,不老的是青春
东北解放后,歌曲的主人公李敏和李升在哈尔滨又重逢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终究没能看到《星星之火》这部歌剧。李升因年事已高,被组织安置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安度晚年,可他经常不顾年迈体弱,向青少年讲述东北抗联故事,鼓励他们厚植忠贞报国、竭尽赤诚的情怀。李敏曾担任过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为给后人留下更多东北抗联历史的宝贵财富,历时30余载,撰写了《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她用朴素的文笔毫无雕饰地把她经历的抗联艰苦斗争、报效祖国的故事告诉世人,启示人们要铭记东北抗联的历史;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她发起组建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带领宣传队员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部队学校,作抗联英雄事迹报告,演唱抗联歌曲;为扩大东北抗联的影响和充分肯定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地位,她积极奔走,多方呼吁,提出了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辉煌历史由八年改为十四年并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议,她的建议被采纳。
李升和李敏谱写了一曲矢志奋斗的革命者之歌,虽阅尽千帆,仍似青年般意气风发。他们始终与党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在烽火硝烟中抗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在和平年代里传扬党的光辉历史的坚持和担当,以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思想境界,永远值得学习和传颂。
百年风云且翻涌,革命自有后来人。今天的青年们,释放着青春激情、追逐着青春理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旋律响彻祖国大地。
编辑:衣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