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竹枝词与济南相遇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卢昱 金佳辉 2024-01-17 09:33
泉为脉,诗为魂,济南自古是诗城。从古至今,数以万计题咏济南山、泉、湖、河、城之美的诗作,如同济南的泉水一样连绵不绝,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诗意和文化底蕴。而吟咏济南湖光山色、风土人情的竹枝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适合传唱,是这一说法的重要例证。
由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济南市方志馆组织编写,济南文史学者刘书龙辑校的《济南历代竹枝词辑校》一书已于近日出版发行。书中共辑录了自金代至1949年150余位诗人创作的近2200首吟咏济南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竹枝词作品,是迄今为止收录济南历代竹枝词时间跨度最长、数量最多、内容最全面的书籍。
史学家瞿兑之曾认为,竹枝词描写时世风俗,“最为社会史料珍品,独惜散漫未经整理耳”。竹枝词作为由古代巴蜀地区民间歌谣演化而来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记录地方风土人情为主,风格浅切直白、自然活泼。
当竹枝词与济南相遇,则在齐鲁文化的滋润中散发着独特气质。明清时期,济南的竹枝词多以赏景嬉戏为主,辅以对人文景点的描绘,文风清丽优美。与山水泉相逢,贯穿明清时代的济南竹枝词,诗歌中“荷”“柳”“舟”“湖”等意象出现频率极高,“大明湖”“千佛山”则是诗人笔下当之无愧的热门话题。
到了民国时期,济南竹枝词的笔锋有了巨大变化。游历山水的内容日渐缩减,但也不乏名作。如曾担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济南游历时,曾结合自己悲欢交集的心境,写过:“放眼湖山一棹歌,无端枨触对烟波……人间多少兴亡感,一曲琵琶泪数行……才从历下亭边过,又到铁公祠上来……万柄荷花万柳丝,扁舟端合载西施。晓风残月无人赏,枉说当年绝妙词。铁板铜琶恨未休,悲歌按剑夜横秋。西风卷水碧天远,枫叶芦花一客舟。”
“其文虽小,志则大焉”,清人沈谦在《武林北墅竹枝词序》中曾对竹枝词做过如是评价。民国时期的济南竹枝词,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当时的竹枝词,虽源自村歌野唱的民歌体小诗,但具有重要的存世价值和研究意义。透过这些灵动真实的诗句,民国济南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生产生活的基础,衣食住行是民风民俗中常被提及的重要内容。民国时期的济南美食早已不只包含传统的鲁菜佳肴,还引进了许多外来新品种。如“更进彩盘花下藕,荷兰汽水一时尝”“汽水频催启荷兰”,描绘的是当时风靡一时的荷兰水。这种汽水,在1911年以前便出现在济南街头,饮料呈淡绿色,售卖时装在带盖子的瓦盆里,作为街边饮料零售。当时人们习惯把很多西洋进口货称为“荷兰某某”,例如荷兰豆、荷兰芹等,大概是因为中国早期的舶来品几乎都来自荷兰商人,所以进口汽水也唤作“荷兰水”。
诗词中还描绘诸多市井生活的场景。“肩挑小贩自当家,早起先煎七碗茶。篮里红红兼绿绿,抗声却唤好黄芽。”笔名为“鹊华过客”的作者,特别备注说济南卖白菜者每高呼“黄芽”,初到者不知其卖何物。这与清末诗人王初桐的记载不谋而合,他这样写济南大白菜:“祝店韩仓路平平,一帆风饱小车轻。车车齐载黄芽菜,推到城中天乍明。”“祝店”现称祝甸,韩仓在其东面。“黄芽菜”就是黄芽白菜,明崇祯《历城县志》载:“白菜,四郊皆有,趵突泉东上者佳,冬月地窖中生者为黄芽。”
记录和讥刺流行时尚,是竹枝词的一大功能。调侃、谐谑和嘲讽,是竹枝词常用的笔调。诗人体察看到“贫贱人家白板扉,火柴糊纸利殊微”的场景,深感“吾国深忧在尚文,知行难易未须分”。当时济南的穿着文化,和上海的时尚比起来,还有诸多保守元素。正如诗人竹苞在竹枝词中所述:“信是佳人爱俏皮,不矜粉饰不涂脂。青衣青袴兼青履,缟素强如著色丝。”作者在注解中说:“谚云‘待要俏,一身皂,或者带着三分孝。’女界之爱俏者,强半以雅素相尚也。”
与“洋服”相对应的是“洋车”。旧名“一轮明月”的小车,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东洋车子急如流”“人力车开任所之,铁皮淘尽换胶皮”,这说的是当时中产阶级出行的主要工具——黄包车。也有诗人尖锐指出,“黄包车触目皆是,坐客但知欲速,往往易肇事端,是不可不严行取缔者也”。
随着外来发明的应用,电灯取代了烛火,电话取代了信件,人们的生活向着便利的方向改善,这些变化也都被当时的竹枝词记录了下来。“砂锅慢煮弓腰米,恰听铛铛打二班”写的是当时电话公司的早餐情况,那时电话公司早餐有头、二班之分,其余则在二班后进食。“电灯如昼照西街”“五彩缤纷亮电灯”则是将夜晚电灯发挥的巨大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重要的照明工具,它极大地发展了夜生活,推动了当时商业的繁荣。
除了生活方式的转型,竹枝词还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的变迁历程。例如“足放天然始入时”记述的是女人放足这一举足轻重的社会政策。民国时期,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女子摆脱了封建时期“裹足”的陋习困境,虽然政策开始施行的时间不长,但济南街头已能看到行走自如的女性。此外,男女平等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男女平权新世界,儿家生小爱文明”“维新妙剧开风气,婚配从今得自由”等诗词,表明社会风气的重大变化,“男女平权”“婚配自由”等理念逐渐落地生根。
1904年,一声雄浑的火车鸣笛声划破了济南沉寂已久的天空,胶济铁路正式全线通车,满载着德国洋火、洋线、洋油的“钢铁怪物”进入人们的视野,霎时间,经营本土物品的商人们也纷纷改弦更张,街边的橱窗里也摆上了“洋货”,济南自开商埠的时代正式开启……商埠作为济南近代城市建设的大事件之一,在竹枝词中亦多次出现,如“商埠茶园取次游”“归从商埠休辞晚”“商埠公园快一游”等。
在《济南历代竹枝词辑校》中,可以发现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这些珍贵史料,许多掩藏在诗句后面的注解中。济南开埠后,商业大发展随之而来。如“商场最是大观园,商店鳞鳞顾客喧。物价沸腾良可骇,昨朝今日便‘加翻’”“经营虽小胜闲游,热闹场中利易求”等,都体现了当时商业环境处于自由开放的竞争中。随着商业的发展,济南人民的休闲方式也从曾经的划船采莲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例如在《济南竹枝词十六首》中,就记载了看戏、看电影等多项娱乐活动,可见百姓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丰富多彩。
“辑录济南的竹枝词,不仅有助于明晰济南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还能为每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的状态研究提供文献参考。这种清新直白的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雅俗共赏,既为学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学考证,又向普通大众提供了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济南市方志馆馆长景国富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度挖掘史志资源,努力擦亮‘济南自古是诗城’的文化名片。”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