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回眸2023 | 勇担时代使命 谱写儒学普及推广当代华章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衣悦 2023-12-29 19:51

  2023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建设年终工作综述

  行稳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回首2023,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坚持守正创新,深耕人文沃土,搭建品牌、创新形式,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讲好尼山故事,在普及推广高地建设上积蓄力量、释放活力、绽放光彩。“今天诠释儒家文化的时代意义,并非复古儒学,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表示,要从儒家思想中撷取精华,对儒家文化作“返本开新”的价值诉求,在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焕发出儒家思想新的生命活力。

7月3号,“尼山讲堂”走进尼山圣境开启首讲

  擦亮品牌 讲好尼山故事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让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的经典智慧走进大众,落实落地。

  “我们先后来尼山圣境听了5期尼山讲堂,我很喜欢,传统文化通过网红景区向群众普及,这样的形式非常用心,也十分惠民,我一定会坚持听完所有课程。”一对曲阜本地的老夫妻说。

  尼山讲堂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特别策划推出的精品公益项目,今年已播出52期,播放量超7500万。区别于其他的传统文化课程,尼山讲堂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中华经典、弘扬中华美德,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打造大众化、生活化、国际化的传播普及文化阵地。

  今年以来,尼山讲堂开始从线上走向线下,陆续走进山东省政协、尼山圣境、济南舜耕山庄、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前琴柏村等机关、企业、乡村,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心间,让经典历久弥新,更好破题传统文化不接地气、难入民心的时代困境。

  在山东省政协,金海峰教授以“政协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寻根”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在山东大嫂孔子学堂,颜炳罡教授为职工带来“贤母与家教”主题讲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企业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家政服务人员;在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前琴柏村孔子学堂,孔为峰带来“感悟齐家之道”主题讲座,让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9月18日,《尼山杏坛·寻找先贤的智慧》首播

  2023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文旅频道制作的大型文化探源节目《尼山杏坛·寻找先贤的智慧》获得“省级地面频道年度优秀节目”奖项。

  今年的“尼山杏坛”创新叙述方式,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以“天人合一、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讲信修睦、革故鼎新”为主题,通过嘉宾的沉浸探访与讲述,全程沉浸式外景拍摄,扎根齐鲁人文沃土,探寻时空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跳出理论类节目“坐而论道”的传统模式,让观众趣味性地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尼山杏坛·寻找先贤的智慧》共5期,在中国孔子网、山东广播电视台、新华网、央视频等1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观看量总计近3000万人次。第一集“天人合一”,微博话题#孔子嫡长孙登泰山寻找先贤的智慧#、#中华泰山为何是五岳独尊#均登全国要闻榜,总阅读量6000万,让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的经典智慧走进大众生活,掀起了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成为山东推进文化“两创”的全新实践。

  以文化人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为做好文化“两创”宣传文章,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纵深推进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平台建设,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第一网”融媒体平台优势,做强英日韩外语频道,打造一系列“爆款”网络产品,年度总访问量首次突破5亿次。多种多样的“两创”活动,带动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3月25日,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成功举办

  以经典促文明交流,以声音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3月25日,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泉城济南唱响世界大同之声。国承彦表示,“以经典为媒、交流为桥,跨语言诵读大会搭建了多元文明交流的高端平台,向世界阐释推介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出去’。”

  目前,跨语言诵读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正在进行,中华经典国际诵读接力同时拉开帷幕。海内外的青少年通过诵读、演讲、情景演绎等形式参与活动,用声音解读自己心目中的儒学经典。

  “远处孔子在高山矗立,前面是各国的青年们,中华文化教会了我们天下为公。我很骄傲可以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让我感受到和合之美,我真的很幸福。”参加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的山东理工大学留学生路爱说。

  

9月25日,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期间,沿黄九省(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展演成功举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5日,沿黄九省(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展演暨颁奖典礼在202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亮相。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特别举办了沿黄九省(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来自山东、河南、陕西、青海四省份的选手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来到曲阜鲁源小镇,带来精彩的表演。他们的表演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也有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的表达,一幅幅东方美学韵味的经典画卷依次展开,带领观众领略黄河文化与圣贤智慧的交融碰撞。

  在展演环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赵强与同事们一起朗诵了《诗意中国》,他表示:“我们沿黄九省(区)儿女共饮黄河水,这不解之缘流淌在血脉里。诗言志、歌咏言,通过诗歌诵读,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力量与智慧。”

9月28日,2023全球“云祭孔”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祭孔,是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现在各地祭孔活动既遵古,又融入不同的地域文化。

  2023年9月28日,值孔子诞辰2574年,2023全球“云祭孔”大型直播活动成功举行。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儒学机构、孔子学堂,70余家海内外媒体共同参与,面向全球华人直播海内外祭孔盛况,各平台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100万,呈现了一场跨平台、多形式、集群式、全方位的报道。

  深入基层 助力传统文化融入日常

  作为扎根基层、融入百姓的公益文化品牌,孔子学堂致力于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通过专家授课与实地调研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让看起来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百姓带来营养丰富、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盛宴”。

11月24日,孔子学堂2023年第四期研修班在东城逸家小学进行现场教学

  2023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总计批复孔子学堂437家,举办四期孔子学堂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海外17个国家地区设立3227家孔子学堂。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得以持续加强,4月,中央政研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刊发了《山东推进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一文,系统展示了孔子学堂发展多年的经验做法。

7月25日-27日,孔子学堂2023年第二期研修班在东营举办

  在孔子学堂研修班上,一名学堂志愿者表示,几天的学习,既有专家授课、现场研学,还有学堂同仁的经验分享,让我感悟满满,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继续做好“孔子学堂”品牌,让孔子学堂更好地服务全社会。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周静介绍,孔子学堂主要以分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侧重涵养人的精神家园,上课形式不拘一格。

  扎根于孔子学堂的志愿者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身体力行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活力,让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韵律跳动得更加有力。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的第十年,也是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踔厉奋发推进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建设的“成效年”。在新的一年,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乘势而为,勇担时代重任,发挥传播普及阵地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推动文化“两创”焕发新活力。

编辑:翟凌宇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