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多视角拓展三礼学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张杰 2023-02-18 20:40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礼》《仪礼》和《礼记》是记载我国古“礼”的三部极其重要的典籍,是中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周礼》《仪礼》《礼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礼之学,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理论形态,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恰如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晋宝平所言,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宝库中,“三礼”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经典不仅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制度安排,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学术史等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古代社会,礼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国家典章制度、人际交往规范、个人修身养性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都在礼的范畴之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彭林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中国重礼治。要想客观、公正地理解中国文化,对“三礼”的了解必不可少。《周礼》的官政文化对中国官制有指导作用,《仪礼》的冠婚丧祭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生活形态,《礼记》展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世界。

  在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早期文明中的礼学特质。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日前举行的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表示,礼学、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质和表征,我们在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舒大刚看来,礼乐精神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涉及中华民族的信仰层面。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临终关怀都在礼乐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礼乐是制度文明、行为规范,其实质是道德仁义的具体规定和文明表达。礼涉及政治、军事、人事等各个方面,从人伦生活到具体的行动,都离不开礼。

  开拓三礼学通史研究新局面

  以《周礼》《仪礼》《礼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礼学,在我国古代传统学术中一直居于显学的地位。近年来,礼学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礼学断代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梳理相关成果可以发现,吴万居《宋代三礼学研究》、林存阳《清初三礼学》、潘斌《宋代〈礼记〉学研究》、刘丰《北宋礼学研究》、邓声国《清代〈仪礼〉学史》等几部著作成为近年来断代三礼学术史代表性成果。

  与断代三礼学术史成果不断涌现相比,我国学术界关于三礼学通代学术史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20年,《三礼学通史》的出版问世填补了三礼学通史研究的空白。

  《三礼学通史》主编、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丁鼎介绍说,该书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对三礼学术史进行了总结,分析论述了各个朝代代表性礼学家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对他们的学术著述进行了较细致的考察和探析。同时,该书还探讨了不同时代三礼学与社会思潮、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了三礼学在中国历史上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认为,礼学史研究有两种方法,即专家之学与通史之学。在通史方面,多是以历史的线索把各种礼的部类通在一起。《三礼学通史》把三礼贯通起来,写成通史,具有开创性。

  把礼学研究的各个层面贯通起来,加强礼学通史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事实上,礼学也是文化史之学。钱玄在《三礼辞典》中提出,三礼之学,即研究上古文化史之学。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表示,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都可以通过礼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礼的流变史就是文化史。此外,礼本身的演变不仅可以阐明文化史,而且可以通过礼的演变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即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性和统一性。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徐兴无认为,礼学通史的编纂、研究意义和价值非常丰富,礼学本身就是中国古代会通之学的思想基础和学术基础。礼学不仅会通经学,而且开启了通史之学。

  多角度推进三礼学研究发展

  三礼学研究涉及政治学、思想史、社会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可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三礼学作综合全面的考察,推动三礼学研究走向新局面。

  注重吸收考古新资料进行研究是近年来礼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特别谈到了礼制与早期文明的关系。在他看来,在探讨文明起源问题时,中国学者特别重视礼制的起源问题,把它和城镇、金属冶炼、文字等并列为文明社会的要素之一。

  展望三礼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勇提出,礼学研究要与文明起源、发展有机结合;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对礼学文化精髓、重要学术潮流演变进行深入探索;与中外文明互鉴相结合,从礼制与文明起源的高度强调礼乐文明的重要性,将礼学研究推向高峰。

  三礼学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李学功建议构建礼学学科。在他看来,建设礼学学科有助于从礼学发展中理解中国道路,从体制运行层面诠释制度自信,从学理层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价值,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

  对于深化三礼学通识性研究,《三礼学通史》副主编、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邓声国表示,未来要加强研究视野的拓展,兼顾综论性的著作,从制度史、社会史、思想史方面深入,同时深化专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斌强调,应重视三礼文献的先后承继关系,同时要创新研究方式,注重文献材料的边界问题。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