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用“文化+科技”讲述长征故事
来源:文旅中国作者:李一珊 2022-04-10 21:35
据悉,“地球的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即将开幕。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机械舞台等最新科技手段,从多重叙事角度,完整串联长征峥嵘历程,沉浸式、全时空再现长征征途故事,演绎长征文化新时代意义。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是落实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再现工程的创新之举,立足于长征文化资源,运用全新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开展基于史实的艺术创作,以数字化方式展示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集红色、科技、艺术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红色文化体验场馆和优质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一词来源于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创作过程,也在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层面呼应此概念。
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一带”的概念,即长征史诗长廊及景观带。将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广场和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建筑形体设计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作为主题,设置两条南北方向的红飘带,这两条飘带在基地南侧承担建筑物的屋面或墙面,在北侧成为景观的栈道或小品,实现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结合,使得建筑物与基地融为一体,尊重基地的良好自然环境。
在艺术创作上,将科技艺术的“红飘带”作为一条贯穿整个观演过程的线索,观众在场馆内能隐隐看到一条虚拟的红飘带出现在无名英雄的地面上、血火洗礼的微光中和胜利丰碑的旗帜下,象征着长征中始终指引前行的革命理想。
对中国故事进行数字转译
长征本身是家喻户晓的,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很多故事对当代年轻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某网站上全景还原“四渡赤水”行军路线视频的走红,但是传统的红色主题的展陈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体验需求。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对中国故事进行数字转译,为大众打造文化体验和文化记忆。整个场馆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米,几乎没有长征相关的实体文物,全部采用数字科技手段全景呈现长征全过程和新时代新长征的策展;在超大全域沉浸式光影空间中分别让观众有置身激烈的战争场景和残酷的雪山草地之中的体验。
在无名的英雄展厅,通过全息影像再现红军战士鲜活的面孔和身影。在血战湘江片段中,利用影像的变化让观众跟随战士视角从岸上落入水中,在激烈的战斗和弥留之际的回忆中切换,最终的爆炸让一切归于沉寂,沉浸式的感官冲击强烈地传递着失败的阵痛和对于前路的迷茫。
伟大转折展厅作为重点呈现内容,特别考虑将全维度运动场馆、机械帷幕矩阵、全息影像、环境互动和历史场景数字化再现等多种技术手段互相配合,让观众亲身体验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在飞行影院和新时代新长征展厅中,观众可以直观领略当今贵州大地的秀美风光、人文风情和建设成就,体会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扬。
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作为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的一部分,是贵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的重要布局,是贵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破题之举,同时也是重要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长征文化协同推进的数字工程。馆内建设与体验立足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充分发扬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对于让人们铭记长征历史、理解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建成后,将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龙头项目,引领贵州乃至全国长征文旅品牌整体升级,形成与贵州当地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的必经之地、必去之地,为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提供资源与场域,成为新时代重走长征路的新站点。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