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沂,山东临沂人,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威斯康星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科隆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客座教授。著有《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子曰全集》、《孔子集语校注》等著作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建构当代新儒学,关系到未来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关系到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能否一如既往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是当今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头等大事!
未来儒学发展的方向是:回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挑战,以儒学的基本精神为本位,回归先秦原典,整合程朱、陆王、张(载)王(船山)三派,贯通儒、释、道三教,容纳东西方文明,建构一套新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说,以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为未来世界开出大同盛世。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和艰巨的任务。
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等为代表的早期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一次自我调整和自我挽救,其哲学的基本框架与宋明理学一脉相承,所以这实质上是一次理学复兴运动。
本文把社会形态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并以之探讨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分期。指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