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举办《明儒学案》系列读书会

来源:儒学高等研究院作者: 2021-10-20 16:10

  近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明儒学案》系列读书会活动。本次读书会发起人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辛智慧副研究员,读书会开始于2021年秋季学期,已连续举办五次。儒学院哲学、文献学方向的老师和硕博士同学共20余人参会。本次读书会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一种学问”(理学及其脉络)、“理解一种人生”(理学家的看法及其实践),以期对同学们今后的立身为学提供启发。读书会采取课下阅读、课上讨论的方式,除《明儒学案》的原书外,同学们在阅读和讨论时同时注重对黄宗羲生平、对现有《学案》研究以及宋明理学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和补充。

  在讨论中,付永强同学谈到读《明儒学案》对自己的启发。他认为面对科技日新月异、资本逐利流动,人类个体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安身立命就要回到关切生命本身的学问。在这一点上,理学对我们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们既要看到黄宗羲所批判的理学的流弊,也要看到它涵养生命的长处。

  葛恒新同学通过研读《明儒学案》,逐渐理解了宋明理学家的心境。她认为理学家所指的“内圣”之道,即是做好自己,把持人心(私欲)。他们主张“持敬”“主一”,即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敬畏之心,将事、物视为是具有生命的,敬重它们,并专注地体贴于身心,摒除三心二意。这样的人心顺应天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自然就温顺平和、做事有章法,进而能够体悟到生命(生活)的意义。而“外王”之道,则是大家所熟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怀。

  胡培培同学认为读《明儒学案》让她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心”“性”“理”这三个中国哲学的经典概念。她谈到,《明儒学案》展示了理学家们“存养”和“功夫”,阅读此书,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和追求,更能够映照自我。面对个体生活和社会问题,怎样减少焦虑、寻求内心的安宁有序和解决之道,理学家们的方法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李露露同学谈到,通过阅读《明儒学案》,她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逐渐体悟到在这个体系下儒者是如何认识自身、如何处理自身和外界关系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儒者的操持之心对于自己的治学、修身观念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高志彤同学认为《明儒学案》不仅是一部明代学术史,更是一部指明明代理学家如何寻求义理,给学者以启示的作品。他指出,宋明理学近些年来颇有一些争议,但是其对于理学家向内寻求内圣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以存养与功夫陶冶性情,求得光明之心的明儒之学不应该被轻易忽视。就像黄宗羲所说,“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得着者为真”,想要更好地进入《明儒学案》,就需要在宋明理学的理论背景下,认真揣摩理学家的成学,并结合主体的实际情况体悟。

  刘志涛同学关注到《明儒学案》中所记载的各位理学家的语录,尤其是他们对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他谈到,就人与外界事物的关系而言,明代儒者追求的是一种亦有亦无的精神境界。一方面,他们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明确的道德追求,也就是要有“觉”,只有这样,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不然,即使享尽荣华富贵,也不过是枉活一世。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这种对道德的追求不宜强硬把抓,而应使其按照天理或良知的要求自然地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急功近利、望难却步的心态。在他们看来,陷入虚无和刻意持守虽然行迹相反,但实质上都是私心在作祟,只不过前者是在逃避社会责任,而后者则是贪图功效罢了。

  张唐宁同学认为,按照先贤荀子的说法,“学莫便乎近其人”,但个体时空的有限性使人们无法直面先贤,于是史书出、典籍传。《明儒学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和体贴先贤的途径。人物小传让我们了解儒者的生平与气质,语录则让我们直接进入儒者的思想世界。黄宗羲对儒者的学术进行考察与案据,兼具史学与哲学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双重的进学途径。

  谢应敏同学表示,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加深了对王阳明思想的认识。他谈到,于世间观万物横行而不知自我的个体生命作为“沧海之一粟”的真实与恒在意义,即对于自我的反省与批评呈现出了一个问题:自我的个体生命因何而存在,其个体本身的价值何在?王阳明的“四句教”提供了一种答案: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个体的现实存在,以致良知的方式感知经验中个体的意义与超验世界的心体存在,他们同一而在,现实的善的行为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责任,也同样是来源于自我个体的内在本质深处的当然要求。

  随着《明儒学案》系列读书会活动的陆续展开,同学们加深了对理学及其脉络的了解,思接千载、神与物游,从而对理学家们的生命实践有了更深的感悟。“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同学们在课上的交流中碰撞思维,在课下的分享中增进友谊,本次读书会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