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王曰美:儒家文化对韩国饮食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后,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现在饮食文化之中。儒家注重卫生适时、强调健康养生的饮食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

日期:2020-11-13

陈岘:道德意志视角下的朱子诚意观

自北宋时起,儒学发展走出了汉、唐以来拘泥于经学注疏的局限,理学开始振兴,而朱子则无疑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朱子哲学中,本体论与工夫论并重,一方面继承了二程兄弟以“理”为核心的道德律令观,另一方面...

日期:2020-10-27

邓立:儒家“贵”观念的伦理维度论析

于儒家而言,“贵”不仅是以价值追求为中心的哲学范畴,而且是趋向于人格美善的伦理观念。儒家伦理,既有仁、义、礼、智、信、忠、孝、诚、节等显性的道德范畴,也涵括诸多具有伦理意蕴且与道德规范辅车相依的价...

日期:2020-10-29

张新国:朱熹的形上学,解释性的还是基础主义的?

近年来,学界以西方现代美德伦理学为视域研究儒家德行论,其理论成效颇值得关注。要而言之,这不仅体现于将这一方法论从先秦儒学引入到宋明理学,也体现于以儒家德行思想补足美德伦理学自身的理论缺憾。

日期:2020-10-26

何中华:柔性智慧,中国文化的主线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智慧。在一定意义上,它集中浓缩并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儒,柔也。这一柔性品格不仅是先儒的基本取向,而且依旧体现在孔子思想中并为孔子所发扬光大,从而在后儒中有...

日期:2020-10-21

王杰:中国哲学的主要论题与核心范畴

任何一个哲学体系必然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思想体系。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主要有:理念、存在、对象、本质、精神实体、形而上学等。中国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构筑了一个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范畴体...

日期:2020-10-29

谢茂松: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价值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一时难以适应。他们的情绪很复杂,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与资金,想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方面又心理不平衡,将中国人视为暴发户,还充满种种疑虑,甚至焦虑、恐惧中...

日期:2020-10-29

陈来:儒家治国有六大精髓,当代中国儒学发展进入第四阶段

一百多年来,儒学在经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化过程的考验后,又开始焕发生机。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儒学有着高度的热情,儒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用新的眼光来看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日期:2020-10-13

杨国荣:王阳明的心学与浙学

王阳明的心学既是浙学的特定形态,又对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浙学,是指广义的“浙”地之学,这一意义上的浙学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注重理论思考或理论阐发,包含批判的意识,关切现实,具有历...

日期:2020-10-13

陈延斌: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

冠礼是中华礼仪的滥觞。《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日期:2020-09-17

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

日期:2020-07-27

杨朝明: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在谈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一典故,强调了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

日期:2020-09-08

王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尚俭观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于国家而言,节俭是夯实执政根基的基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

日期:2020-09-08

徐应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上,从未停止求索自我发展的脚步。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依然不断焕发出独特魅力,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品...

日期:2020-08-24

刘强:论阳明心学及其诗学与“诗教”

近年来,“阳明学”研究大行其道,蔚成风气。而阳明之诗学与诗教,及其与经学、实学之关系,则乏人问津。事实上,阳明心学之建构,绝非空诸依傍,标新立异,而是源自对经学的深入涵泳,以及对圣贤之道的本心觉悟。

日期:2020-08-10

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日期:2020-08-02

王学斌:化危为机的中国智慧

词语“危机”中,“危”意味着危险,而“机”则让人想到机会,这两个字看似意义相对,却被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

日期:2020-07-28

张岂之: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庄子·天下篇》说,天下大乱的时候,产生了许多学说,“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日期:2020-07-22

马纯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伦理的三重维度

责任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紧密相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古往今来的先哲们在不断解释、追问、探寻责任的主体、责任的体现、责任的传承过程中,...

日期:2020-07-07

朱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如何融汇

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是不是真的“热”了?各家有各家的评说。但有个事实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活跃...

日期:2020-07-01

林建华: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研判

文明、文明互鉴、文化、文化软实力建设始终是各门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

日期:2020-06-16

刘同华:与天下同利者 天下持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同110多个国家的240个政...

日期:2020-06-09

杨朝明:摒弃西式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拱手作揖礼

中国俗称“礼仪之邦”。就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不论是作报告的领导还是在场的委员或代表,都拱手作揖、谦谦有礼,形成了一道儒雅亮丽的两会风景线。

日期:2020-05-25

王锋钧: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精彩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生生不息传承不辍的文明。其文化特性独成一系,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熏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风骨。

日期:2020-05-19

王琦、朱汉民:论宋代儒家新帝学的兴起

近期,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剧中,这位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受到观众追捧。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剧中有关君臣议事的剧情,都大量的引用了《论语》《大学》等经典儒家著作。宋仁宗一生爱好学习,崇拜儒...

日期:2020-05-11

朱康有:《礼记》中的祭礼及其意义

祭礼,在中国古代属于“治国理政”层面的活动,内含有人文教化、文明传承等多重功能。本文以《礼记》的文本为考察对象,研究了祭祀制度与祭礼起源,探索了祭礼的社会政治意义。正确对待祭祀活动,即使在现代社会...

日期:2020-05-09

叶利军: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更加绚丽多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就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

日期:2020-03-24

朱康有:食居无求学有道

《论语·学而》载,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中国孔子网

日期:2020-02-27

楼宇烈: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在当前防疫、控疫、战疫的时刻,最重要的是增强自信、坚定自信。自信是最好的“不药之药",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精神。此刻,我希望大家能战胜疫情。追根究底,引发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

日期:2020-02-26

韩星:从传统文化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也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

日期:2020-02-20

冯哲:四海之内皆兄弟 人类命运共同体

善于学习的中国人,不仅以天地为师,还可以逆为师,以苦为师。因遇疫情突袭又一次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因抗疫防控阻击战又一次重塑了中华精神文明。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宣,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日期:2020-02-19

解光宇:儒家君子观及其价值

君子是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的观念在孔子那里是指仁义的、道德品格高尚的、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也是儒家“内圣”的内涵。儒家的“内圣外王”是君子的人生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

日期:2019-11-29

刘续兵:文化自知视角下的孔子思想和儒学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

日期:2019-11-12

王蒙: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自豪

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日期:2019-11-12

梁国典:儒家“君子之道”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党委、政府的整体形象乃至事业的成败。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日期:2019-10-31

黄玉顺:国人亟需“文化反省”

鉴于目前出现的某种原教旨主义的、抗拒现代化的文化思潮,国人亟需文化反省,以便建构现代化的新文化。汉语“文化”之“化”,古指人之存在状态的转化;而“文”,与“质”或“素”相对,古指礼乐文明,尤指礼,...

日期:2019-10-30

陈治国:早期儒学友爱伦理的范围、功能与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

日期:2019-10-28

单霁翔:文化遗产必须“活”在当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经历了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之初几个显著的发展高潮,我国已经稳步迈入文化遗产大国之列。走进新时代,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殷切期待,文博人要...

日期:2019-10-21

涂可国:从三重维度看先秦儒家心学精髓

两千多年来,儒家不仅根据心与性合一的逻辑建构了源远流长的心性理论,还从心与性相对分离的维度发展出较为系统的心学体系。提及儒家心学,人们马上想到的是陆王心学。实际上,儒家心学的谱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日期:2019-10-12

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

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实践途径是修己安人,经邦济世;价值理想是以身报国,建功立业。

日期:2019-10-08

李宗桂: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

我觉得董仲舒儒学是真正的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儒学”。董仲舒是对先秦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思想大家,他所创建的儒学是真正的“新儒学”,这是一个基本看法。在这个看法之下,我想...

日期:2019-09-26

李泽厚:宋明理学片论

三十年来许多哲学史论著喜欢把宋明理学公式化地分割为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政治思想几大块论述,反而掩盖了上述基本特点。如果从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和整体结构来看,无论是“格物致知”或“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日期:2019-09-25

谢维和:文化传承 勿忘“拾遗”

“拾遗”,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丢掉的东西捡回来,当然我要说的,肯定不是我们丢了一个钱包或者丢了一个手机或者丢了一个什么物件,需要我们把它捡回来。我在这里想与大家讨论的是: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

日期:2019-09-18

王封:世界儒学中心“落户”曲阜尼山意味着什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8月25日上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山东曲阜正式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由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内相关研究、教育机构等单位牵头组织筹建,采取省部共建管理模...

日期:2019-11-11

杨朝明:尊师重道

师道,指为师之道,指师者所承载之道;师德,指为师的德性与德行。“道”与“德”合成一个词为“道德”,二者本来也有分别。“道”无言无形,却承载一切,只能用思维意识去感知;德昭示道,有德的人顺应道,按自...

日期:2019-09-16

郭齐勇:学校理应成为传承国学的重要基地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主要是指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典籍。宽泛言之,中华各民族从...

日期:2019-09-06

谢文郁:“敬-诚-忠”情感结构中的儒家仁政

儒家的政治理念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可归属为“仁政”,其政治思路属于责任政治。然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两千余年的政治理念,学术界一直未能给予认真而深入的讨论。这种忽视,对中...

日期:2019-09-05

宋冬梅:谈谈孔子的“诗礼传家”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社会。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社会的基本组织细胞,是连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枢纽。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

日期:2019-09-02

李峻岭:“性朴论”与荀子思想

关于荀子的人性论,学术界颇有争议,除却传统的“性恶”论,又“性朴”论和“性不善”论之说,其中又以“性朴”论最为引发关注。“性朴论”最初是日本学者兒玉六郎在1974年提出的。

日期:2019-08-27

张明:学术史视域中荀子的崇学观及其与孟学的分野

荀子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在“学”的问题上发挥最多的思想家,《劝学》一篇,酣畅淋漓,素为世人所重,至今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我们不仅仅把荀子的这种崇学观视作一般性、孤立的东西,而是置于整个学术史、思想...

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