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特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万光侠 2024-09-06 1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文化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人民评判等鲜明的人民性特质。

  始终坚定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民心所指,就是文化所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文化发展只有解决好“为了谁”,才能明确前进方向、锚定奋斗目标,以坚强信念创造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文化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将“为了人民”写在文化发展的旗帜之上,写进文化发展的理念、宗旨、内容等各环节之中,真正从文化方面践行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文化发展成果,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广泛支持。

  新时代新征程,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化素质;要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人民提供更加多样、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进一步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眼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量大质优的文化产品,使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实做细做好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主体地位

  文化,因人民而兴。依靠什么人的问题,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文化发展只有解决好“依靠谁”,才能找到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进而以强大动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信人民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磅礴之力,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文化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飞跃。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文化发展,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更加鲜明。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是真正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与行动者。

  迈步新征程,担负新使命,要坚持巩固发展人民文化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要教育引导人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充分激发人民文化创造活力,鼓励人民积极投身文化创新创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呼吁人民当好文化交流的使者,切实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要动员人民做好网络主流文化建设与传播工作,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切实过好网络关,从而不断推动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守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价值旨归

  文化,民之共享也。发展成果“由谁享有”,是发展的价值归宿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真实性与实效性显著增强: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愈加可靠;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愈加真切;科技和文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愈加有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实现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加强有效供给为重点,努力提供持续时间更长、辐射范围更广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解决好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布局的均衡性问题,以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为抓手,努力开发便于检索、易于获取、面向大众的文化数字资源,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从而不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始终坚持人民评判文化发展成果的科学标准

  文化,为民所评也。发展成果“由谁评判”,是由发展目的所决定的,是与发展“为了谁”高度统一的。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发展并不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这也决定了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价值评价主体,即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评判。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基础上,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果的评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谁来评”“怎么评”等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在文化发展方面,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的评判主体地位,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发展成果的根本标准,切实做到“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精神文化生活而不懈奋斗,取得了许多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文化发展成果,极大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充分印证了只有坚持人民“阅卷人”的身份,文化发展才能合乎人民利益,更好造福于民。

  “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国的今天,必须将人民认可不认可作为评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根本尺度,使之更好心系群众、反映人民,不断提升其公众认可度;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艺作品质量的根本标准,使之更好扎根群众、讴歌人民,不断提升其人民满意度;将人民称心不称心作为评价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根本准绳,使之更好贴近群众、服务人民,不断提升其群众称心度,从而真正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发展成果的最好“试金石”。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人民至上经验研究”(22ZDA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