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尊师重道思想的代表作。他认为为“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韩愈主张能者为师,反对论资排辈,所以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唐代韩愈用师生对话形式写的自嘲文章,表现出他因“才高数黜”而不满现状的思想。他借用学生的嬉笑反问,在问词中实则对自身治学为人加以称赞。
唐代韩愈关于人性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韩愈的人性学说,是沿着孔子、董仲舒的思路加以承袭和发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唐代韩愈政治理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道”是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化了的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具体表现为“仁与义”。仁存乎内,义见于行,按照仁义的法则去做就是“道”,这是《原...
唐代张怀瓘撰写的书法理论著作。是书于各种书体的原委和艺术特点辨析精审,为众多书家所作小传亦征引广博、评论深刻,故影响广远,几为后代书界必阅之书。
亦称《新论》《刘子新论》《流子》《德言》。10卷,55篇。著者迄无定论。其学术性质,历代官私书目及各刊本序跋亦有分歧,有儒家、道家、杂家诸说。然其要旨则崇尚忠孝仁爱学说,又尚道家无为之论。
北齐颜之推的代表作。7卷20篇。学术上崇尚儒家,以孝悌为立身治家之本。
南朝梁萧统撰。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论文。《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历代行世不衰,以致形成专门研究它的“文选学”。
南朝梁裴子野撰。是南北朝时期以儒家教义批判浮靡文风的著名论文。
南朝梁钟嵘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专著。现存最早版本为宋章如愚辑《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的元延祐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流行的版本甚多。
南朝齐梁之际刘勰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成书年代据清人刘毓崧考证,应在齐代末年,后多数学者确定在南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今存最古版本为敦煌唐写本残卷,最早刻本为元至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