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名家专栏

李宗桂: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

2019-09-26 08:40:00  作者:李宗桂  来源:董子与儒学研究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什么是精神方向呢?就是精神所向。一个人、一个学派、一种理论、一个团体,大而言之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精神寄托。简而言之,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就是其所追求的精神所在、价值取向所在、发展方向所在。

  我觉得董仲舒儒学是真正的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儒学”。董仲舒是对先秦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思想大家,他所创建的儒学是真正的“新儒学”,这是一个基本看法。在这个看法之下,我想谈一下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我觉得董仲舒儒学的精神方向可以用四个词、八个字概括——“向前、向上、向善、向实”。

  第一个,“向前”。就是不后退,不守旧,它要依托于传统,但是它并不是僵化地固守传统,而是要更新传统。它要创造性发展,在守成中创新,构建新型的价值系统,开辟新局,真正做到了继往开来。大家熟悉的董仲舒的“更化”主张,“三纲五常”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就体现了“向前”。

  第二个,“向上”。董仲舒思想非常重视大一统,这一点大家很熟悉了。“《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重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民族团结,重视社会风尚的提升,重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价值原则、指导方向的正义性,重视礼乐教化的化民成俗功能,这些都是“向上”的表现。

  董仲舒《天人三策》中有一段话,我在这里想说一说,因为我觉得这个很典型地反映了“向上”之风。这段话是:“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一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价值观,然后才能正天下。如此,天下无不认同、归服于“正”,不端正的不好的风气,邪气奸气就无法存在,这叫作正气,就是“正心”的作用所在,就是“向上”的凝练体现。

  此外,《天人三策》中说:“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什么是道呢?道是适合于治理天下、治理社会的正确道路,由于这样,人就坚持道,善用仁义礼乐这些工具。即使圣王已经不在了,但是子孙后代长治久安数百岁。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施行礼乐教化实现了长治久安。这是更为深厚更为长久的“向上”。

  第三个,“向善”。追求善治、善道、善人。善治就要求统一思想、统合价值、长治久安,包括调均。调均不仅仅是调节财富,使其均衡,使其相对合理,还要调节政治,使不同阶层的人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享受到君主的恩泽,这也是调均。还有,要构筑思想道德的堤防,引人向善。董仲舒强调的更化,更是自觉地与“善治”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他明确说过“更化则可善治”。他还说:“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首先君主要去培育、掌握、践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如果能够这样,你就可以“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如果王者懂得这些道理,他就要以教化为首要任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仁义礼都是用来引导民众向善的。如果这样的话,则“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美就是一种善。西北政法大学赵馥洁教授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我认为是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提到中国传统哲学有六大思想特色,其中有一条就是“善统真美”,真和美是统一服从于善。我觉得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也是一种真善美结合而又“善统真美”的思想。

  第四个,“向实”。重视实际,解决现实的社会治理问题,不是空谈道理、概念。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董仲舒的大一统观念、更化思想、调均主张、关于性三品的教化论,关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解决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良好治理问题的观点,以及以儒学治国解放思想统一的问题、价值整合的问题、民族融合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面向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董仲舒不仅仅是坐而论道,而是面向社会,思考如何把先秦孔孟荀儒家的价值理想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变成实际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学者只能用学术的方式去参与社会的建设,参与社会的发展。于是,要通过行政架构,通过行政力量的中介,也就是说,思想家和政治家合作来实现。董仲舒正是通过与政治家的合作,把理论变成了现实,解决了儒家的社会关切,这是一种“向实”。

  另外一个方面,董仲舒的儒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真儒学。董仲舒是政治化的儒家,也是实践性的儒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化的儒家、实践性的儒家才是真儒家。这些年有一些新儒家学者,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在批评、否定董仲舒,认为董仲舒不是儒家,是儒家里面的“贼”。我觉得这些评价太情绪化、太片面化,脱离了历史实际。我认为判定是不是儒家,应该有其历史的标准。《汉书·艺文志》中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这就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与此类似,《论六家要旨》中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董仲舒思想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些特征。因此我们觉得董仲舒儒学的方向“向实”,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为2019年6月29日李宗桂教授在“2019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根据录音整理,并有所补充完善。 

责任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