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_中国孔子网

何承天

来源:作者: 2017-11-07 16:12:00

  (370~447) 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官历著作佐郎、国子博士、御史中丞、衡阳内史等职,人称“何衡阳”。《宋书》《南史》有传。承天幼受家庭教育,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受儒家教育影响尤深。一生学术建树颇多,对天文、历算、历史、礼制均有研究。曾改定历法,制定“元嘉历”。他在反对佛教报应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作《达性论》《报应问》《释均善难》等文章,与佛教徒宗炳、颜延之等进行了多次辩论。他的著作还有《礼论》《文集》等,多散佚。现存著作,其反对佛教报应论的文章,辑于《弘明集》《广弘明集》。《全宋文》《玉函山房辑佚书》均对其佚文做了辑录。

  “形神相资”“形毙神散”的神灭论 何承天对佛教神不灭论有两点驳斥。①继承前人以薪火喻形神的思想,认为“形神相资”,形体和精神相互依存,二者犹如薪火,薪尽火灭,火不能独存(《答宗居士书》)。②认为人生必有死,“形毙神散”,其如树木花草,春荣秋枯,形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散(《达性论》)。

  驳生死轮回报应论 佛教轮回说和报应论,把人与禽兽均视为“众生”,认为“众生”因其生前行为的善恶轮回转生,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变禽兽受苦。何承天力驳其谬,认为人禀天地清和之气而生,“神明特达,智周万物”(同上),能立仁义、造器物,为万物之灵,人与禽兽存在根本差别,二者不能并为“众生”,也不能相互转生。何承天针对佛教徒认为人不“杀生”是害怕报应的诘难,认为人爱护幼小动物,是为利其生长,供人享用,并非害怕报应。“杀生”与否和人的祸福没有必然联系。

  对佛教万化皆空论的批判 何承天针对论敌宗炳“自古千变万化之有,俄而皆已空矣”(《释均善难》)的思想,认为其“即物常空,空物为一”(同上)的说法是虚伪的,既然讲空,就不必害怕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人对生死应该达观,不以生死为意,而佛教却把生死看得很重,既想活着得“无量寿”,又希望死后升天堂,恰恰说明其“爱欲未除”(同上),而非空无。

  地位、影响与评价 何承天是南朝继孙盛、戴逵之后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他与佛教神不灭论的斗争在内容上较前者有所扩大,思想也比较系统,为此后反对神不灭论的斗争积累了思想资料。他常以儒家经典为立论根据,限制了视野。主张“形毙神散”,又相信“三后在天,言精灵之升遐”(《达性论》),理论上有明显的局限性。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