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210~263)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魏正始年间(240~248)任尚书郎,旋以病免,后召为曹爽参军,又以病辞。司马氏执政后,先后任司马懿父子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继任东平相、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和嵇康并为竹林时期玄学的代表。反映阮籍早期儒家思想的著作是《乐论》。《通易论》和《通老论》提倡儒道结合。《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则主张废弃名教。以上著作和其他诗文均收入《阮籍集》。
思想 阮籍生活于司马氏代魏之际,受政治动乱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凡经三变。他出身儒门,早年志尚《诗》《书》,怀济世之志。后致力于儒道结合,继而不谈礼法,鄙弃名教。①崇尚礼乐,强调礼乐的教化功能。阮籍继承《礼记·乐记》声音之道与政通的思想,认为乐反映“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乐论》),圣人“立调合之音,建平和之声”。目的在于“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同上),维护社会的等级尊卑。对礼与乐的教化功能,他认为“礼治其外,乐化其内”,二者相辅而行:“刑教一体,礼乐内外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应。”(同上)对乐的制作,他提倡雅乐,反对淫声。认为雅乐平和人的心志,而淫乐则使人放纵,消磨意志,破坏伦常关系。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沉湎于靡靡之音而导致“弃父子之亲,弛君臣之制,遗室家之礼,废耕农之业,忘终身之乐”(同上)。他强调对这种“以悲为乐”的行为应引为鉴戒。②调合儒道,主张因循自然,无为而治。其基本思想是:认为天地自然是和谐无为的,社会政治亦应因循自然,无为而治,维持社会的和谐状态。他理想的政治是“顺自然,惠生类”,并以仁义规范等级名分,“定尊卑之制,序阴阳之适,别刚柔之节”(《通易论》),从而使上下协和,“刑设而不犯,罚著而不施”(同上)。如果违背自然无为的原则而恣意妄为,则将走向反面,“大得则亏,甚往则过”(同上),导致灭国丧身。
影响 阮籍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玄学而不在儒学。当他早期的理想破灭之后,便转而反对名教,主张因任自然,超越名教,成为竹林时期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此后玄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阮籍、嵇康的思想风貌为代表的“魏晋风度”,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影响。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