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1794~1857) 清代思想家、政论家和今文经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汉士,湖南邵阳人。少时即“究心阳明之学,好读史”(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既长,随父人京,问汉学于胡承珙,问宋学于姚学壤,问《春秋公羊传》于刘逢禄,又结识龚自珍,共倡“经世致用”之学,人称“龚魏”。后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府,为其编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实用与经世”为旨归(王家俭:《魏源年谱》);又为江苏巡抚陶澍筹划海运、水利诸政。曾捐资为内阁中书,得以观有清一代典制,于日后倡导“经世”之务,裨益良多。道光二十二年(1842)进士,历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江苏高邮知州。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抵扬州,他倡办团练以自保,然因延误驿报而被免职。翌年,诏复原官,辞不就。晚年则由心本论而走向醉心禅理的有神论。他学识渊博,通贯古今,兼及中外,精于经史诸子之学,长于西北舆地,熟谙明清两朝典制,工于诗文,而尤以通晓各国史地、熟悉“经世”之务见称于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古微堂集》《古微堂诗集》《书古微》《诗古微》《老子本义》《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编》和《皇朝经世文编》等。1975年中华书局根据《古微堂集》和《古微堂诗集》及其《文稿》《诗稿》,参照诸家刻本,重加校勘、整理,汇编成《魏源集》,后附诸家的序、跋及其子魏耆所撰《邵阳魏府君事略》,分上、下两册出版,比较集中地反映其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
倡言变法 倡言变法,改革旧制,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是魏源政治思想的重要特点。他目击时艰,痛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严重,为了挽救危局,认为出路在于变法改制,提倡“经世”之务。为此,他编辑《皇朝经世文编》《明代食兵二政录》,撰写“筹漕”“筹鹾”“筹河”等文章,倡言变法,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筹鹾篇》)、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主张改革漕运、盐政、水利诸旧制,行“除弊”“兴利”之新法,期以利国、利民、利商。尤其是,他提出以“海运”代“河运”,以“商运”代“官运”的“筹漕”之议,把利“海商”与利“国计”“民生”并提,说明他对于发展民间商业之重视,因而与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和传统观念相对立,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生长,具有近代启蒙思想的性质。
反对侵略 反对外来侵略,是魏源政治思想的又一重要特点。他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教训,提出:要抵御外来的侵略,对内须“先平人心之积患”,即“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除“人心之寐患”,和“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毋冯河、毋画饼”以除“人材之虚患”(《海国图志叙》);对外“必筹夷情”(《海国图志·筹海篇四》)、习“夷”务、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必须了解外国的情况,学习外国之所长,以期掌握克敌制胜之本领,就能富国强兵,使“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筹海篇二》),赶上西方国家之行列。他试图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国家之“长技”使中国强盛起来而与西方列强相抗衡,因而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性质。尤其是面对当时封建顽固派以“天朝上国”的虚骄心理,拒绝了解“夷情”、学习“夷”之“长技”的情况,他的思想主张,不仅打破了封建闭关锁国的思想禁锢,而且成为开启中国近代讲习西学的先声。
提倡行先知后说 行先知后,是魏源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他强调躬行实践,主张“及而后知”,行先知后,认为“不行”则不能“知”(《默觚上·学篇二》),反对离“行”言“知”的“圣人生知”说,指出:“圣其果生知”,孔子“何以发愤而忘食”“假年而学《易》”(《默觚上·学篇三》)?同时,他又十分重视主观精神即“志气”的作用,认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求道则易悟,为事则易成”(同上),充分肯定认识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魏源的知行观直接继承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颜元所倡导的“行先知后”说的思想传统,而与当时桐城派所宣扬的“知先行后”说相对立,具有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对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意义。
主张进化的历史观 魏源坚持今胜于昔的历史进化观点。他针对“宋儒专言三代”、鼓吹恢复“三代”之制的复古论,明确提出“后世”胜于“三代”的观点,认为“三代酷而后世仁”,“三代私而后代公”(《默觚下·治篇九》),肯定“后世”胜于“三代”是历史的进步;指出:“三代”之制变为“后世”之制,是“历史大势所趋,圣人即不变之”,“三代”之制“亦必当自变”(《书古微》卷十一《周书·顾命发微》),把历史进化看成是不以“圣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这是对儒家传统的“圣人”史观的否定。与此同时,他又认为,“人情所群便者,变则不可复”(《默觚下·治篇五》),实际上是肯定历史的进化是顺乎“人情”、符合“群便”即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这与他的“变古”“利民”的思想主张是一脉相承的,说明他的历史进化观点是为其变法改制提供理论根据的。然而,魏源的历史进化观点未能从根本上突破今文经学家关于《春秋》“公羊三世”说的历史循环论的束缚。
历史评价 魏源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晚清时期。他努力寻找摆脱危局的出路,提出种种“救世”的方案。为此,他留心“经世”之务和“海国”之事,专门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和《海国图志》两书。这两部书集中地反映了魏源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对于清末学风之转变,影响极大。他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筹办夷务”者所继承,而且开启尔后讲习西学的一代新风。如果说,“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那么,魏源则是踵继其后的又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他之成为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之思想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