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_中国孔子网

洪亮吉

来源:作者: 2017-11-23 17:42:00

  (1746~1809)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年自号更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从小学习勤奋。20岁招徒授馆,24岁补诸生,25岁人安徽学政朱筠幕为幕僚。同幕戴震、邵晋涵、王念孙、汪中等皆通古义,乃立志穷经。家居与孙星衍相揅摩,学益宏博。35岁时,又入陕西巡抚毕沅幕,为校刊古书。44岁(乾隆五十五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派充国史馆纂修官。46岁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即督贵州学政。其以古学教士,敦励实学。黔省僻远,无书籍,便购经、史、通典、文选等,散置各府书院。提出《礼记》宜用郑氏注,而元陈澔注舛漏不足阐发经义。嘉庆时,任成安宫总裁、实录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因上书王大臣言事,指斥国内弊政,无所顾忌,得罪拟斩,后改戍伊犁。不久赦还。从此,一意著书。其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一生著作极富。主要著作有《公羊榖梁古义》《左传诂》《三国疆域志》《东晋疆域志》《意言》及诗话、诗文集等。

  哲学上,洪亮吉是一位著名的无神论者。他否定人格种的天和鬼神的存在。认为天地均由物质性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气化流行的产物,“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原隰之气蒸而为虫蛇百兽”(《意言》),风雨雷暴是自然现象,并非神的赏善罚恶。指出生死是一气的变化,人不能长生,也不会死而为鬼。“人之生,禀精气于父,禀形质于母,此其所以生也。及其死,归精气于天,归形质于地,此其所以死也。”(同上)批判了宿命论,否定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传统命定论和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对道教长生不死,成仙的说教,也给予有力的驳斥。认识论上,洪亮吉十分重视亲身经验的作用。坚持经验是认识的来源,事实是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政治观上,对清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抨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真挚的同情,指出农民起义是贪官污吏和政府横征暴敛相逼的产物,希望恭陈圣听,改弦更张,整肃吏治,挽救社会危机。洪亮吉还注意研究社会问题,就人口问题提出了新颖而深刻的见解(见人口论)。乾嘉时期,清代经学兴盛,知识分子胁于清统治集团的高压,大都埋头于故纸堆中。洪亮吉面对现实,抨击社会黑暗,批判有神论,揭示社会危机,在当时的政界和学术界如平地春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