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_中国孔子网

钱大昕

来源:作者: 2017-11-23 16:32:00

  (1728~1804) 清代历史学家。字晓征,又字竹汀,号辛楣,晚称潜揅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广东学政。因父母之丧,归家后告病不复出。居家30余年,先后主讲钟山、娄东、苏州、紫阳诸书院。大昕精于经术、史学、天算、地理、文字、音韵、金石、诗、文。享年77岁。

  大昕幼聪慧、善读书。曾求学于当时名士惠栋、沈彤,并将其所学推而广之,发前人所未发。大昕始以词章称名,沈德潜的《吴中七子诗选》,大昕居一。既研经史,又于道德、性情之理无不洞彻原委。素不喜佛、老书。认为释氏“终于杨氏(朱)为己”,老氏则以“虚无为道”(《养新录》)。重儒学,但无摹仿之痕。论天道,认为机遇便是天道,便是命;道不外乎五伦,故“道不远人”。修道必自省,能见己过则“过自寡”;他人之过犹己之镜,求己之过如弈者。论忠,“上思民利”乃是忠;后世之人只以忠为臣道,以捐躯殉国为忠,是“忠之义隘”。真正的臣道乃是“以责难于君为恭,陈善闭邪为敬”(《养新录》)。所以用人当重人不重位,人过不掩其功。如此,则王者无乏才之叹,儒者无门户之争。对民,主张减赋税,包括商人赋税。取之于商愈多,则货“益昂”,而民之得货“益艰”,“商未病而民已病矣”(《文集·大学》)。大昕重经验,反对成式。经验可总结成书册,但书册并非成式,故后人当“奄有古人之长,而不袭古人之貌”,这样,才能“卓然自成为一大家”(《文集·瓯北集序》)。

  大昕精于史学。考异典章制度、人物、官职、氏族、地理、年代详尽而精确。除广择博采正史、杂史外,还兼及金石文、文集、题名录。在任中时,与吴烺、褚寅亮同习梅文鼎算术。大昕精通中西历法,上自汉代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中至唐代大衍历,下迄元初授时历皆贯通。

  钱大昕一生著述颇多。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金石文跋尾》《文集》等,编为《潜研堂全书》。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