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_中国孔子网

方苞

来源:作者: 2017-11-23 14:18:00

  (1668~1749)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因为戴名世所著《南山集》作序,被逮下狱,后免罪入旗。因有文学声望,康熙召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后又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即位,赦方苞及其族人人旗者归原籍。后授左中允,迁内阁学士,任《一统志》总裁、 《皇清文颖》副总裁。乾隆元年(1736),任《三礼义疏》副总裁,升礼部侍郎。奉乾隆帝命选录明、清朝诸大家时艺,加以评论,示学子准绳,编成《钦定四书文》。早年重文辞、喜事功,24岁以后思想大变,为学宗程朱,专力讲求宋儒之学。对于攻程朱者则深恶痛绝。对经学也有精深研究,其文集收录其读经论文27篇,对《周官》《仪礼》《尚书》《诗经》都有论及。他极其推崇《周官》,认为此书充分体现了《中庸》所说的尽人、物之性以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称赞此书道:“三王致治之迹,其规模可见者,独有是书。世变虽殊,其经纶天下之大体,卒不可易也。”(《读周官》)指出许多学者因王安石推崇、利用《周官》而轻视它是不可取的,认为王安石所行本非《周官》之法。力斥以《周官》为伪书的观点,断定疑《周官》为伪作者,“非道昕途说而未尝一用其心,即粗用其心而未能究乎事理之实者也”(《周官辨伪一》)。其对《仪礼》评价稍低,以为其中的制度惟施于成周为宜,如若用于秦汉以降,就要做些变通。对《大戴礼记》中的某些记载表示怀疑,说其中称文王13岁生伯邑考之说是刘歆伪造,是用以比附王莽以女配12岁之平帝之事。对《古文尚书》深信不疑,以为无人能作此伪,说左丘明、荀子、董仲舒、扬雄都不能作此文,其后更无人能作,因此不可能为伪书。他解释《古文尚书》与《令文尚书》文字风格不同的原因,说:“疑古文易晓,必秦汉间儒者得其书,苦其奥涩,而稍以显易之辞更之,其大体则固经之本文也。”(《读古文尚书》)他假设,如若将今文《无逸》中奥涩之语换成易懂之词,他以为其结果与25篇《古文尚书》之辞气无异。

  方苞为文崇尚韩愈、欧阳修,自唐宋诸家上通司马迁的《史记》。作文以益于风化为己任,多提倡礼教,劝人向善改过,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曾著《原过》一文,戒人不可不顾小过,说:“苟不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于大恶不止;”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提出作为桐城派文论的理论基础的“义法”说,用以概括中国古代各体文章的两大要素与写作规律。他指出,“义法”概念源于儒家;规定“义”指“言有物”,“法”指“言有序”,“义”与“法”的关系是“义以为经而法纬之”;指出“义法”是一切“成体之文”写作的普遍规律。他赞宋儒之书为义理全备,然对宋儒之重道轻文亦有不满。文学上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文字要雅正。著作还有《礼记析疑》《周官集注》《春秋通论》。文章由其弟子和方氏后人编为《望溪先生文集》《望溪先生续集》。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