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1642~1718) 清初政治家、理学家。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卒谥文贞,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后授编修。因“三藩之乱”中立殊功而被特授侍读学士。毕生得康熙信任,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直经筵、兵部侍郎、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他精经学,通乐律、历算、音韵,常为康熙召入便殿研讨理学,人称理学名臣。他学宗程朱,兼取阳明,并推崇《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好学论》四篇,以“明性”为主旨。他主张“性本”论,把性分为“天地之性”、人性和物性,“天地之性”(又称“天地之德”)为本原,而“人性皆善”,由此建立起以“明善知性”为中心的理学思想。他又主张,人性为处理人伦关系的依据和准则,明道即明人伦之学。由“明善知性”出发,作为评论“格物致知”说的依据。李光地继承元明以来朱陆合流的余绪,并容纳儒释道三教调和倾向,认为三教“工夫却同,只是源头不同”。对于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数学等,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肯定西方技艺的功效,与传教士南怀仁研讨天体结构,并著《算法》赞《几何原本》。李光地一生著作宏富,计30余种,数百万言。他遍解群经,多阐发经书之精义。著有《周易通论》4卷、《周易观彖大旨》2卷、《周易观彖》12卷、《四书解义》8卷、《榕村语录》30卷,以及《榕村诗所》《春秋毁余》《古乐经传》《尚书解义》《榕村续集》《别集》《制义》等。《榕村全集》40卷为研究其理学思想的主要资料,其首卷为《观澜录》,皆论学、论经、论性、论诸儒、论治之作,次为经书笔记、读书笔录。继为《春秋大义》《春秋随笔》《尚书句读》《周官笔记》《初夏录》《象数拾遗》《景行摘记》。第十四卷以下始为序、记、论、说、解、辨、杂著、讲义、颂、疏、札子、书、传、墓志、祭、赞、箴、铭等文。他还有解《太极图说》《通书》《西铭》等和注《参同契》《阴符经》《握奇经》《离骚》《九歌》等著作。这些著作,后人均辑入《榕村全书》《李文贞公全集》。李光地还奉康熙命或自编性理诸书,如《朱子语类四纂》5卷、《二程遗书纂》2卷、《朱子礼纂》5卷、《御纂周易折中》22卷、《音韵阐微》等书。其中费力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推奉命与熊赐履等所编《朱子全书》66卷和《性理精义》12卷。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