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_中国孔子网

黄遵宪

来源:作者: 2017-11-28 17:32:00

  (1848~1905) 清末学者。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同治举人。光绪三年(1877),任驻日本公使馆参赞,随何如璋乘槎东渡。他向日本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了解日本当代文学和历史著作情况,悉心研究明治维新的历史,着手撰写《日本国志》。在赴日游历的王韬影响、启迪下,逐步走上改良主义道路。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曾尽力保护华侨和华工的正当权益。1890年任驻英二等参赞。1891年,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伊始,倡立图南文社,“讲论道德,兼及中西之治法,古今之学术”,培养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人材。巡视各岛,了解华侨情况,指出华侨大都爱国,反对清政府歧视归侨,力争清政府颁布保护归侨的几条规定,创立“护照”制度,保护华侨利益。1894年,应张之洞电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负责处理江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五省堆积的“教案”。《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深忧国家被瓜分的命运,关切反抗日本侵略的台湾同胞,强调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士。1896年,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以救亡图存为己志。1897年,由翁同龢推荐,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代理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曾延梁启超主持湖南时务学堂,积极参加南学会的活动,主讲政教,倡议设学校、筹水利、兴商业、劝工业,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1898年8月,任命出使日本,但因病未能就道。戊戌政变时,因参与维新变法运动遭弹劾,在上海被扣留。后因英、日等国的干预,被允许回乡闲居,但仍念念不忘国家、民族的存亡。晚年思想又有所发展,迸发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火花。

  黄遵宪的一生,走过了漫长复杂的思想历程,留下了大量的论著、诗作。早年撰写,并于1879年成稿的《日本杂事诗》,以诗作概述,以法为铺叙,抚时感事,品藻得失,不仅记述日本民俗地理,而且重点介绍民权论等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并进一步考察日本政治制度,提出了要求改革封建制度的“改制”思想。1887年成书,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40卷,50余万言),采用典志体裁,记日本历史沿革,介绍日本学术思想文化,以及两千年来日本与中国交流情况,对明治维新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尤为翔实,凡涉明治日本政策、体制,皆参照欧美,较其利弊,提出己见。同时,他总结明治维新经验,提出“君主立宪”的政治设想,提出“兴自古未兴之利”的土地改革思想,宣扬进化论,为改良主义提供理论依据。黄遵宪革职居家后发表的《壬寅论学笺》,用“历史大势”重新解释历史进化,肯定人类历史的无限发展,强调“人道参赞天地”,人力在历史进化中有重要作用。总结中国君主专制史的历史教训,对君权专制主义做了批判,指出封建儒学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欲唤醒国民,施行改革,必须否定“忠君”思想,克服君主专制这一最大障碍。他将自己一生探索所得,耳目所历,笔而书之为诗,辑成《人境庐诗草》,以历史入诗,以时事入诗,以身世入诗,刻画晚清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流露出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追求。他还遗有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