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_中国孔子网

孙慎行

来源:作者: 2017-11-16 16:52:00

  (1566~1636) 明末儒学家,东林人士。字闻斯,号淇澳,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他正直耿介,多次上疏针砭时弊,其浩然之气时人赞为东林精神。天启末年(1627),阉党专政,他被诬为“红丸”案首,发配宁夏,因崇祯帝继位而未克成行。后奉召回京担任要职,抵京而卒,谥文介。

  孙慎行的学术思想难窥全貌,可以见到的材料中反映出他反对佛禅,认为“儒者之道,不从悟入”(《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二》),力主学问思辨行的知行“功夫”。他指出:“终日学问思辨行便是终日戒惧慎独,何得更有虚闲求一漠然无心光景。故舍学问思辨行而另求一段静存动察功夫以养中和者,未有不流于禅者也。”(同上)他持性善论,认为人性善,而气质之性亦善,故云:“极愚极浊之人未尝不知爱亲敬长,此继善之体,不以愚浊而不存,则气质之非不善可知。”(《东林学案二》)因此,他反对某些宋儒将人心、道心分裂为二,“人心道心,非有二项心也。人之为人者心,心之为心者道,人心之中只有这一些理义之道心,非道心之外别有一种形气之人心也”(《困思抄·中》)。故他特重人伦道德之学,认为“止即仁敬孝慈信,是至善也”,“人不能舍伦之外别为人,亦不能舍伦之外别为学。日用人伦,循循用力,乃所谓实学”(《困思抄·知止》),强调道德践履。他主张“慎独”,但释之谓“举世非之而不顾,擎拳撑脚,独往来于天地之间,夫到得焉有所倚地位,方是慎独”(《困思抄·昭昭》),强调个人节操和独立不羁、不流于俗的精神。著作有《困思抄》《慎独义》等,但多遗佚难见,仅在《明儒学案》中保存片断。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