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_中国孔子网

崔铣

来源:作者: 2017-11-15 17:04:00

  (1478~1541) 明代思想家。字仲凫,一字子钟,号后渠,自称沙石老人、洹野子,谥文敏。河南安阳人,祖籍山东乐安。弘治十一年(1498)举人、十八年(1505)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官。后忤刘瑾改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再回京入翰林,旋为侍讲、南京国子祭酒。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触怒皇帝致仕归里。十九年(1540)应诏任南京礼部右侍郎。次年由京返任途中病发回里逝世。学“以濂洛之学为阶梯,以洙泗授业为准的,敛华就实”(马理:《崔文敏公传》)。“然于程子之言心学者则又删之”,“不随朱子胯下转”(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十八)。谓“陆氏(九渊)之学为异端莫逃”,“陆以禅定乱道”(《象山学辨·漫记》);王守仁“弃实而慕空”(《与何太常粹夫书》)、“申象山之独造”(《太宰罗公七十寿序》)为霸儒。崔铣屏佛老:“佛氏害天下既遍且深”(《士翼》卷一),“晋尚清谈,中华失道,而夷据之”(《杨子折衷序》)。在哲学上主气本论:“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既散矣,理安其所附?”(《士翼》卷一)认为矛盾即“阴阳刚柔相胜”,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天地之化,两两而已,两者并立,生生无穷,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士翼》卷二)崔铣关心人民疾苦、国家安定,主张“民惟邦本”,批评程朱陆王老释,开拓重实事、实地、实学的风气。主要著作有《洹词》《士翼》《读易余言》《易大象说》《彰德府志》等;选编有《文苑春秋》《中考说》等。《洹词》12卷,编年排次,杂著文集,有明赵府味经堂刻本、明别刻本,清雍正二年(1724)刻本、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同治癸亥(1863)刻本。另有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17卷本。部分著作编为《崔恒野集》,今存明刊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补版印本。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