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_中国孔子网

杜佑

来源:作者: 2017-11-08 14:28:00

  (735~812) 唐代史学家。字君卿,谥安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出身仕宦之家。以父荫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官历江西青苗使、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判度支、度支盐铁史、岭南和淮南节度使、宰相等。封岐国公。天性精于吏职,颇受朝野敬重。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辟海滨荒地为良田,积米至50万斛,列营30区,士马整饬,四邻敬畏。居官为相多年,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等情况比较熟悉。曾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员的主张。认为“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新唐书·杜佑传》)。承袭其父爱重文学的传统,虽身居要职,仍嗜学如命,秉烛夜读,博览群书。广泛搜集史料,参考各代书志体例,在刘秩《政典》35篇的基础上,补阙释疑,历36载撰成《通典》200卷,受到当时儒者的叹服。系中国第一部论述历代经济、政治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专史,开创了与编年、纪传并立的典制体。另著《理道要决》一书,阐发《通典》之要义,已亡佚。

  杜佑认为,历史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古今形势有异,不能固守古道。由这种史观出发,他详细考察了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略于远古,详于当世。《通典》中唐代内容占四分之一以上。以为教化之本在于足衣食,《通典》九门首列“食货”。“食货”又以“田制”为先,把农业生产看做文化的基础,反映出对经济及其制度的重视和经世致用的思想。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