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_中国孔子网

杨简

来源:作者: 2017-11-14 14:19:00

  (1141~1225) 南宋理学家,心学主要代表人物。字敬仲,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因筑室德润湖(慈湖),世称慈湖先生。乾道五年(1169)举进士,授富阳主簿’。后官乐平知县、国子博士,继遭远斥,以祠官家居。直至70岁才出知温州府,官至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为官较清廉,自谓“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宋史》卷四百七)

  杨简在任富阳主薄时,陆九渊回乡途经富阳,杨简往见,二人“问答有所契,遂定师弟子之礼”(同上)。杨简是陆九渊的重要传人,陆九渊心学的盛行与杨简的大力阐扬很有关系。杨氏继承陆九渊心学思想,同时又剔除陆九渊心学体系中与其思想不合的理、气范畴,把陆氏心学推向唯我论。杨简以“心”为最高范畴,认为“人心至灵至神,虚明无体,如日如鉴,万物毕照,故日用平常不假思为,靡不中节,是为大道,微动意焉,为非为僻,始失其性”《慈湖遗书》卷九《家记三·论礼乐》)。“心”是“虚明无体”的至高神灵。宇宙的存在和变化过程都是“心”的作用,也就是“我”个人主观精神的作用。故说:“易者,己也,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又谓:“天者,我性中之象,地者,我性中之形……皆之所为也。”(《己易》)杨简把心学禅学化,公然说孔子所谓的“圣”就是达磨之“佛”,“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即达磨谓从上诸佛,惟以心传心,即心是佛,除此更无别佛”(《慈湖遗书》卷一《炳讲师求训》)。在认识论上杨简宣扬蒙昧主义。提出“无知者圣人之真知,而圣人知之实无知也……圣人之真无知,非智识之所到,非知不知所能尽,一言以蔽之曰:心而已矣”(《家记·论语下》)。反对人们向外寻求知识,主张“无思无虑是谓道心”(《杨氏易传·暌》)。杨氏认为人心本正,人性本善,意虑、意念产生以后便为昏、为恶。因此,他提出“毋意”“无念”的修养方法,主张通过这种修养方法防止起意而保持人心澄然虚明、无尘无垢的至正至善状态。陆九渊心学经杨简的倡导而大行,但杨简又将陆九渊心学发展到极端而成为唯我主义,且带有明显的禅学化倾向。所以后人也有指责杨简毁坏象山(九渊)之教的。著作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以及后人纂辑的《慈湖遗书》。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