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襄
(1017~1080) 北宋学者,古灵四先生之一。字述古。学者称古灵先生。谥忠文。侯官(今属福建)人。曾任仙居县令、开封府推官、侍御史、三司副使、知制诰、侍读判尚书都省等职。断狱不受私情干扰,果断明决。知常州时,曾浚通河渠以解除田患。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为是管仲商君之术。主张君王应为尧、舜之君,以仁义治天下,行王道而去霸道。重布经传道。兴地方学官,授徒讲学,从学者过千人。著作有《易义》《中庸义》《古灵先生文集》等。
为学以诚明为宗,尤重诚。“诚至于高明博厚而不息也,然后能定;明至于广大精微而不惑也,然后能应”(《古灵先生文集·上殿劄子》)。诚达到“不息”为至诚,明达到“不惑”为真明,立人应事离不开诚明。诚明之间诚为重,圣人是先得乎诚,诚得则明。“行身于大方之涂,养心于至义之源,游泳乎诗书之和,沈潜乎春秋之微,博之以文艺,约之以礼法,而归之于诚,亦庶乎其至也”(《古灵先生文集·送管师常序》)。以诚为行身养心的归宿。提出尽心、尽物、尽理、尽性、尽神的认识和修养目标。认为尽心在好学,尽物在诚心,尽理在推物,尽性在明理,尽神在和性。修身的关键是不受物累。万物相感生情伪,万物相交生利害。终生与物浮沉,无以为圣贤。继承儒家的义利观,主张不先利而后义。“君子之所贵乎身者,道焉而已。不苟利,不苟进,不苟得,惟义而止。”(《古灵先生文集·答元屯田》)反对“介夫之隐”,倡导圣贤之隐。圣人之隐是“乐天以俟命。时未可而潜,时可而跃者”,贤人之隐是“养气以畜德。庸言庸行,居贫贱而乐”(《古灵先生文集·与章表民》)。认为用人以“守经”为标准,不应以是否善词章择人。曾举荐司马光等33人。
陈襄以其学术成为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当时和’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