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
(1011~1064) 北宋易学家。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衢州西安(今属浙江)人。16岁应试不第,乃闭门苦读,再举便得中头名。调饶州军事推官,因与州将为公事发生争辩,遭排挤。后范仲淹巡抚至此,刘牧即投范之门下。又从孙复学习《春秋》经。经范仲淹的举荐,出任兖州观察推官,治理当地的剧乱局面,颇有政绩,遂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又通判建州、庐州,除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后移荆湖北路转运判官。累至太常博士。刘牧曾从范谔昌学《易》,谔昌受《易》于许坚,传陈搏的河洛之学。著有《周易新注》11卷,《卦通德论》1卷,先儒《遗论九事》1卷,《易数钩隐图》3卷,为图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刘牧以讲河图、洛书闻名于当时。提出河图九,洛书十的学说,以汉易中的九宫图为河图,五行生成图为洛书,并对这两个图式做了理论上的解说,企图以此说明八卦之象的来源。他认为,河图洛书皆基于天地自然之数即五行生成之数,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其区别仅在于河图陈四象而不言五行,洛书演五行而不述四象,河图示其象,洛书陈其形,河图讲道,洛书讲器。总之,在刘牧看来,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和五行生成之数皆表现在河洛图式之中,其数目的排列和组合,便得出四象和八卦。由此,又将河图洛书视为世界形成和变化的模式。其以宇宙生成论解释“易有太极”章,以太极到八卦的图式,表示天地万物乃太极元气自身分化和演变的产物,并以五行生成说解释这一分化的过程,进一步阐发了汉唐易学中的太极元气说,从而打击了王弼派易学的贵无论,成为晋唐易学向宋易学转化的标志之一。刘牧河洛之学在宋明易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