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1005~1045) 北宋思想家、文学家、理学的先驱者。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嘗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与胡瑗、孙复并称“宋初三先生。”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曾任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后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石介笃学志大,关心时政,“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欧阳修:《石徂徕先生墓志铭》)。石介著有《徂徕集》(又称《徂徕先生文集》)20卷、《易解》《易口义》等。他的治经同孙复一样,重义理,不重训诂,开宋人义理之学的先河。石介公开指责皇帝容任佛、道流行,不加禁绝,坚决反对佛、道“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他认为佛、道“灭君臣之道,灭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徂徕先生文集》卷五《怪说上》),与儒道是水火不相容的,应严加禁绝。他与孙复等,在宋大中祥符、天圣年间(1008~1031),以仁义忠孝之道为诸儒倡,大力提倡儒家学说,认为孔子之道一日不可废。他说:“孔子之道,治人之道也,一日无之,天下必乱。如粟米不可一日少,少则人饥;如布帛不可一日乏,乏则人冻死。……万世可以长行,一日不可废者,孔子之道也。”(《徂徕先生文集》卷八《辨私》)他把儒家的伦理纲常,看成是人理、人道,认为没有了伦理纲常,则人道灭:“人道非他,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夫妇、父子、君臣灭,则人道灭矣。” (《徂徕先生文集》卷九《明隐》)《宋元学案·泰山学案》中说:“宋兴八十年矣,安定胡(瑗)先生,泰山孙(复)先生,徂徕石(介)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始自三先生而始。”这即肯定了石介的理学先驱者的地位。另外,石介在宋初与欧阳修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