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
中国古代易书中64个六画卦的总称。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三种易书《连山》《归藏》《周易》都有八卦和六十四卦。《连山》《归藏》早已亡佚,它们的六十四卦是怎样的,不得而知。现在看到的六十四卦是《周易》的。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说明八卦产生在先,六十四卦产生在后。
关于由八卦演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方法,《易传·系辞》认为是“因而重之”,即8个三画卦相重叠,一次性构成64个六画卦。宋人邵雍认为八卦是通过加一倍法的多次变化构成64个六画卦的,即8个三画卦加一倍演成16个四画卦,16个四画卦加一倍演成32个五域卦,32个五画卦加一倍演成64个六画卦。一般认为《系辞》的说法比较符合实际。
关于谁把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的问题,古人有4种说法,王弼以为伏羲,郑玄以为神农,孙盛以为夏禹,司马迁、班固以为文王。4种说法都不能视做定论。《连山》《归藏》都有六十四卦,而据郑玄说,《连山》是夏易,《归藏》是殷易,知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不能晚于夏代,当在尧与禹之间,而重卦者为谁,实难确定。《周易》六十四卦有个排列次序问题。传世本《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 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根据《易传·序卦》的说法,这样排列六十四卦不是偶然的,含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例如乾坤二卦居首,寓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意思;既济、未济二卦居末,寓有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过程,旧过程结束即是新过程开始的意思,乾卦居首,坤卦次之,寓有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意思。《易传·杂卦》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与《易传·序卦》根本不同。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与《序卦》《杂卦》都不同。它以卦之上体为准,按上体为乾、艮、坎、震、坤、兑、离、巽的顺序把六十四卦分为8组,每组8卦。第1组8卦之上体都是乾,第2组都是艮,以此类推。每组8卦的下体按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的顺序排列,而每组的第1卦必是上体之经卦自身相重。六十四卦之为首两卦是乾、否,末尾两卦是家人、益。这样排列六十四卦有什么意义,诸说不一。没有定论。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